![]() |
本网讯(刘晓鸽 陈浩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善行河北 孝行燕赵”活动,省老龄办、省老年事业促进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省市新闻媒体,决定在全省联合开展征集和关爱高龄慈爱母亲的活动。近日,根据线索,省老年事业促进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河北电视台、河北长城网、河北青年报等相关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及记者先后走访慰问了鹿泉市杜北乡陈村83岁的仵文书、辛集市中里厢乡泊庄村84岁的张小仅、保定市清苑县西杨庄村72岁的张玉花、保定市新市区南奇乡南奇村72岁的董凤立。
鹿泉陈村的仵文书老人与52岁的因曾患小儿麻痹而终身残疾的儿子苗秀方相依为命,老人善良、质朴,问她嫌弃过孩子吗?她回答说从不觉得孩子是累赘,悉心照顾孩子日常生活,也从不觉得累。她说:“我活一天,他就享一天的福吧。等我将来不能照顾他的时候,也只能托付给他的哥哥们了。”
省老年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吴振生为仵文书送来了米面油等慰问品
仵文书老人坚定地说,孩子不是我的累赘
仵文书瘫痪的儿子苗秀方每天都是这个姿势蹲坐在院子里
走进辛集中里厢乡泊庄村张小仅老人破落不堪的家时,老人正在准备熬粥,做午饭。两个儿子中,李孟廷45岁,李孟循61岁,均没有劳动能力,李孟循每天出去捡废品,收废品的老人十来天到家里收一次,每次有十来元的收入。这个家已四处漏风,破旧的被褥已看不清原有的颜色,到处污渍。老人的背已驼了,拄着拐杖。村支书杨杏礼介绍说,村里已为这两个孩子上了“低保”,为老人上了“五保”,每季度都过来给他们送一些米面油。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村里协调已为他们找了五间房子,让他们搬过去。可老人说什么也不搬,她说了一句话,让所有的人无言。她说,搬走了,怕我的孩子找不到家了。
为辛集的张小仅老人送去了慰问品
张小仅老人每天这样守着家和儿子
老人开始做午饭
清苑县清苑镇西杨庄村的张玉花悉心照顾百岁高龄卧床4年多的婆婆的事迹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为人儿媳的张玉花用自己真诚的孝心默默地付出,她把老人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老人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她用自己真诚的孝心默默地付出,赢得了大家的敬重。张玉花说:“我没有妈妈了,婆婆就是我的亲妈,我照顾她也是应该的。”15岁的孙女肖梦瑶对我们说:“奶奶是我们的榜样,她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老太太(即百岁的婆婆)患小脑萎缩,精神状态不好,经常半夜不睡觉,爷爷奶奶每天都要照顾她到很晚,经常熬夜。奶奶太不容易了。”
清苑县西杨庄村的张玉花老人在为百岁的婆婆擦手
张玉花在给老人洗衣服
见到保定市新市区南奇乡南奇村的董凤立老人时,她正在为40多岁患精神疾患的儿子整理床铺,四十岁的儿子才会喊妈,对于坚强的董凤立来说,是最大的欣慰。四十年来,她从未放弃对儿子的治疗,只要听到有医院或者有好的大夫治疗信息,她总是赶去寻找,保定的、北京的、上海的各大医院,他们都跑遍了。老人说起这个孩子,眼含着泪花,说,我心疼他,他无论怎样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等我百年时,我要把他托付给其他两个孩子,希望他们像我一样照顾这个可怜的弟弟,不辜负了我的心意。老伴展云一想起将来,就留下了心酸的泪水:“我们老了,他怎么办?”
保定市新市区南奇乡南奇村的董凤立老人在为儿子整理床铺
董凤立老人每天都为儿子按摩
看到这些高龄老人,她们用真情和真心,用坚强的毅力撑起一个家,演绎了人间大爱,彰显了母亲的伟大。据统计,目前我省大约有千余位高龄慈爱母亲,本应尽享天伦之乐和安度晚年,却还在照顾着因各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女,或伺奉着比自己年事更高的老人。她们虽然多数处境困难,但不愿给政府增加负担,默默为家庭独自撑起蓝天,为社会和谐做着贡献,为孝亲敬老做出了榜样。征集并宣传她们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事迹,对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激励全省人民孝亲敬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具有重大意义。
如您身边有类似的高龄母亲线索,请与我们联系,0311-83021027。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特殊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