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101岁老红军:建设海洋强国势在必行
        正文浏览次数:847
  2015/4/3 9:37:14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老年网       

主人公照片由本报记者王凌硕摄


       人物小传:马金昌,1914年出生,河北省景县人,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诞生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海军联络部部长、海司航保部政委、海军后勤部政委、海军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勋章。

       在一个阳光明媚、洋溢着初春气息的上午,记者登门拜访已经101岁高龄的老红军、海军政治部原顾问马金昌。马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神态安然、精神矍铄。

       听说记者的来意,马金昌激动不已。陪同采访的海军阜成路干休所所长马伟海告诉记者,马老现在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坚持读报纸。对于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海军的发展,他谈起来充满感情。

       拿起手边的《解放军报》,马金昌告诉记者,读报纸是他的“必修课”,只要看到关于海军的新闻,他就感到特别高兴:“新型主战舰艇频频入列,从亚丁湾护航到辽宁舰出海,从远海训练到联合军演,任务不断,咱们海军的力量在不断壮大。”

      “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但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建设强大海军,是捍卫我国国防必不可少的。”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重陆轻海、重农抑商的国家,海权意识的淡薄导致海权的丧失,一度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因此,没有海军的强大,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强大,历史反复印证了这一发展规律。”

      “现在的海军官兵,站在现代化战舰上破浪远航,让我们这些老军人特别羡慕。你们可能很难想像,新中国最初制造的炮艇,是把陆军的火炮搬到艇上;第一次在黄浦江里试航时就发生倾覆,试验人员打破舷窗玻璃才得以逃生。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浩瀚大洋上还难以见到人民海军的船只。”

      “人民海军驶向远海大洋、登上国际舞台,是我们当年的梦想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上世纪80年代,人民海军开始逐渐走出国门、走向深蓝,这是一个多么艰辛而光荣的历程!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马老说到这里,目光中透着沉思。

       的确,当今时代,海军依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经济再发达也没有可靠保障。停顿了片刻,老将军字字铿锵地说:“建设海洋强国势在必行,我们需要一支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强大海军!”

       “马老,那您对于建设强大海军有什么建议?”听到记者的提问,马金昌沉思片刻,说道:“我只是想讲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希望能给当代的海军官兵一些启迪。”

       马金昌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从小就心怀报国之志,还在河北省省立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就协助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从左翼作家联盟正式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军以后,他长期从事联络工作,对忠诚于党这一点最有体会。

       “在我的动员下,家里兄弟4个都参加了革命,三弟马瑞昌24岁就壮烈牺牲了。不过,像我一样的老党员还有很多,都是至死怀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马老说到动情处,不禁流下热泪,“去年我过百岁生日,郑重地向党组织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人生道路’的心声。”

       “今天我想说的是,如今我们的武器越来越先进了,但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关键,还是要对党忠诚!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信仰必不可少。”老将军感慨地说,“建立世界一流海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就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采访临近结束,马金昌还向记者提起了海军372潜艇官兵的事迹,他高兴地说:“372潜艇官兵临危不惧、正确处置险情,令人钦佩!我相信,这样的英雄官兵会越来越多,人民军队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