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色彩各异的石粉代替颜料,用白布和青砖代替画纸,市民彭民欣绘制的石粉画即便泡在水中也色彩如初毫不褪色。他希望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能从他的手中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棉七小区,62岁的彭民欣正在专心作画。在他的勾勒下,一枝栩栩如生的梅花跃然于画布上。记者注意到,彭民欣所用的颜料并不是普通的水粉,而是一瓶瓶色彩各异的粉末。彭民欣告诉记者,这些粉末使用不同颜色的石头磨制而成,由于粉末同色系的差别并不明显,他只能一笔笔地重复勾画,才能看出颜色的深浅,画面也更加富有立体感。“画这种石粉画就是费时间,费工夫,每幅画最少也得花上近半个月。”彭民欣说,他曾画过一幅孔雀,为了让孔雀的羽毛层次分明,上万根绿羽毛每根他都画了不下4遍。
彭民欣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父亲常跟他提及如何用石头作画,并告诉他一些技巧和奥秘。但当时家里穷,彭民欣连最普通的作画条件都没有,更别说创作石粉画了。直到2009年,由于单位不景气,作为司机的彭民欣干脆辞掉工作,潜心研究起了石粉画。“父亲说的都是理论上的,根本没有实践基础,很多配方也失传了。”彭民欣说,最初研制石粉画时的艰辛让他记忆深刻。他将四处搜集购买的石头打磨成细细的粉末,逐一添加其他物质,配比调成最合适的石粉画颜料。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工作室的灯昼夜不息,困了他就趴在桌前小睡一会儿。“那时候虽然艰难,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彭民欣说,在他研制的关键时刻,母亲的病情加重了。因为母亲是植物人,吃饭的时候很费力气,要捏着嘴喂饭,彭民欣就喂母亲一勺饭,趁老人咀嚼的工夫赶紧转过身画两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数十次的失败后,彭民欣不仅研制出了最佳配比的石粉画颜料,还攻克了画卷不褪色的难题。“不褪色的关键除了石粉,再有就是画布。”彭民欣说,他创作所用的画布是经过特殊加工改良的。普通的白布要经过裁、烫等九道工序加工之后,再涂上钛白粉才能在上面作画。说话间,彭民欣将一幅山水画泡进了清水中,布画上青山绿水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显得更加青翠欲滴。半个小时后,布画从水中拿出来时,依然完好如初。
“我现在不光在布上作画,也在青石上进行创作。”彭民欣说,他的布制石粉画研制成功后,又开始研究在青砖上作石粉画。记者这才注意到,在彭民欣的家中,除了墙上一幅幅精心装裱的布画外,地上也堆满了整齐的青砖。彭民欣告诉记者,这些青砖进行打磨后,也能成为创作载体,并且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