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去,一提起北京的老人,脑海里立刻会出现三五老人在公园里提笼架鸟悠然自得的画面。可现在却有这样一群保护鸟类,跟着翅膀飞翔的追鸟老人。他们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只为了那么一瞬能和鸟儿共舞,他们拾捡垃圾,打击盗猎只为鸟儿能有个洁净安全的家。
一只翠鸟在枝桠上停留,花枝不胜其重,深深地弯下了腰;雄鹰机警地抬头四处张望,随后展翅高飞;短耳鸮在灌木从中自由的飞翔,两只红腹锦鸡在草丛中闲庭信步。看到这些老人拍摄的作品,不禁让人感慨,原来鸟儿的世界是如此的美。无论是观者还是摄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享受。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拍鸟就是他们的“心中乐地”,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实现自我”。
曾经有一位拍鸟的老人说,“拍鸟是为了‘谋心’‘谋体’而不是‘谋生’,即便是很年轻的在职鸟友,大多拍鸟也是为了追求精神快乐,丰富内心世界,提高幸福指数。因为拍鸟,我们懒惰的双腿迈开了,身体健康了;因为拍鸟,我们的交际圈更大了,收获的快乐更多了。看似无用实则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