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居
苏堂村建新社区实现幸福转变 老人满60岁免费住托老院
        正文浏览次数:2132
  2014/12/10 23:27:5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清水河社区居民徐作潮一家在宽敞的客厅里看电视

  10月28日上午,记者见到商丘市梁园区观堂乡纪检委书记秦晓文时,他正在观堂乡苏堂村清水河社区建好的托老院里,和工人们热烈讨论着什么。经询问,为给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更大的方便、更好的服务,他们正商量着为老人们建单独的厨房。

  □东方今报记者 陈涛 实习生 李文学/文图

  ◎年满60岁

  都能免费入住托老院

  记者看到,两排示范性幸福托老院已建成,每排两层,共40间房,公寓式的。

  “我们建的这个托老院,就是免费让60岁以上老人住的,屋里床、电视什么都有。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也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了。”秦晓文说。

  两位已入住托老院的大爷正坐在屋里打扑克,见到记者,两人很热情,“真是没想到我们活了大半辈子,现在竟然能免费住上这样宽敞的房子,比城里的老头老太太幸福多了。”一位姓韩的大爷兴奋地说。

  秦晓文介绍,目前建设的两排托老院只是示范性的,预计明年能建起10排,容纳800名老人,不仅本村的老人可以居住,外村年满60岁的也能入住,但前提是要把自家原先的宅基地复耕。

  ◎观堂乡最穷的村如今比城市还幸福

  “说实话,我们村建新型农村社区,每个人都很高兴,毕竟什么事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比如楼房的样式,就是我们去外地参观后,大伙儿决定的。谁家建在哪个地方,我们也是利用农村的土法子——抓阄,这样的结果谁也没有意见,对每家每户都公平。”苏堂村70多岁的王大爷掰着指头一条一条和记者说。

  村民徐作潮回忆道:“过去我们是观堂乡最穷的村,都是土路,下雨都不敢出门,泥深得都盖住鞋面。如今我们真是赶上城市的生活了,新社区铺了柏油马路,排水有下水道,晚上还有路灯。能有现在的生活环境,做梦都不敢想。”

  随后,他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家,宽敞明亮的房子,简单大方的装修,液晶电视、空调、欧式家具一应俱全。

  ◎住新社区节约236亩土地实现复耕

  “秦书记,我家拆了,什么时候让我搬家啊?”

  在秦晓文带着记者参观老村不足10分钟内,遇到这样的询问不下5次。

  “要想住新楼房,必须先拆老宅院,这是苏堂村村民共同定的硬规矩。”秦晓文说,想住托老院的老人们都很积极,抢着拆房,他们知道谁先拆就能先挑房子。村民自己拆,村里给补助,家里没人拆,村委会就负责找拆迁队上门帮忙。

  记者参观老村时发现,很多老宅已经拆除种上了庄稼,几户等着住托老院的人家正在拆自己的老宅,见到秦书记都高兴地汇报自己家拆房的进展。

  据秦晓文介绍,苏堂老村共拆迁170多户,腾出土地236亩,目前大部分土地已经实现复耕。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