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正文浏览次数:640
2014/12/10 23:28: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邢台县林业局64岁的退休干部马志英,在职和退休后,一直坚持学习推广林果技术,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受到果农的热情称赞。
果品要高产 技术是关键
1989年,马志英担任了坡子峪村党支部书记。他从发展当地林果资源优势出发,邀请林业技术人员和河北林业学院老师到村讲授林果技术,并在村里成立了农民技术夜校。马志英还在自家承包的板栗树上不断实践总结,逐步摸索出一套板栗优质高产的经验。从此,他也成了技术夜校讲课的技术员,让村民更多地学习掌握科学管理技术。在村任职4年,他狠抓果树管理,使该村果品产量、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板栗产量由过去4万斤、劣质果占30%左右,猛增到产量12万斤、优质果占90%以上,人均增收700元。
大干三五年 赶上浆水川
1993年,马志英调任浆水镇镇长。他根据全镇情况,狠抓山场开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板栗、苹果技术培训,为浆水镇百姓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他调入路罗镇任党委书记。他到任后召开万人大会,提出了“大干三五年,赶上浆水川”的口号。他入村给群众讲技术课不计其数,群众亲切地称他是“板栗书记”。通过4年努力,路罗镇由年人均板栗不足20斤、总产只有30万斤,达到人均板栗150多斤、总产300万斤。年增收近1000万元,人均增收600元。实现了质量、价格、产量与浆水镇同步增长的好局面。1998年,马志英调到县林业局任专职副书记,他还主抓全县的林果技术培训,下乡培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也成了山区10个乡镇各村经常讲课的名符其实的专业技术员。
人退志不休 快乐度人生
2007年马志英退休后,仍坚持下乡进行技术培训,几十里、上百里的路程,他都是骑摩托车,不管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奔波在太行山区的村村落落。他讲课有三个特点,一是把技术术语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顺口溜。二是讲课都到果木现场,手把手教果农操作。三是不断研究创新优质高产、省工省钱的新方法、新技术。几年来,他对树下打坑、嫁接、叶面喷药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拉枝等方面,创新了很多简单可行、省工省钱的新方法,使越来越多的果农走上了致富路。 文/李庚春 刘庆明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