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叔
□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邓少军
细雨蒙蒙,地面泥泞,记者近日跟随市林业局的植树队伍来到鹤山市龙口镇四堡林场植树时看到,在距离林场正门出口一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幢青砖小屋,3个单间,上面铺着石棉瓦。记者带着好奇,走到小屋的走廊上,打量一间打开门的房间。这间房看起来是个厨房,墙上挂着4口铁锅,炉灶上也摆放着一口锅。正在记者端看的当儿,一只小花猫从炉灶下面一下子跳到灶台上,躲在灶台锅后面偷看记者。
这是什么人住的屋子?怎么会在这林木深处?记者忍不住问市森林分局四堡林场派出所的干警罗雪峰,罗雪峰告诉记者,这是四堡林场的4个护林站之一,这间房里有两个人居住,一个是60岁的温恩深,一个是68岁的施全森。他们都是四堡林场的退休职工。
正在说话的当儿,护林员之一的温恩深回来了,他穿着一件朴素的灰布衣服,脚蹬一双雨靴。尽管已年过六旬,但是他仍言语不多,说自己不会说话,不肯接受采访。他一会儿独自笑着走到走廊上,一会儿走到小屋旁边的山径上。他说自己一天的生活,就是这里忙下,那里也忙下,基本上在林场度过。
在小屋的左侧,有他跟全叔(施全森)两个人拾回来的干柴,干柴被砍成一米长左右的小柴棍堆在一起,虽然很多,但是非常整齐。见记者在着急,罗雪峰建议记者采访全叔,可是,他并不在小屋附近,而是正在修林场的马路。
林场里没信号,手机打不出电话,罗雪峰就用传呼机让同事找到全叔,并用车把他载过来。而记者跟他一起往他同事来的方向走去。在半路上正好与全叔打了照面。全叔尽管已经68岁,但是拿着锄头从车上跳下来时,没有半点老态。他笑着跟记者打招呼,一脸纯朴。
全叔已经在四堡林场做护林员11年了,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看住小屋旁边林场出入口,不让闲人进来;维护通往林场主出口的马路;养护树和修水沟、巡山等。林场里面只有水,没有电、煤气,全叔和恩叔就自己打柴做饭,一个月出去买一次生活用品。没有电话,实在想家人了,就骑自行车到林场正出口处的商店打电话。但一个月也一般只打一次电话,因为就算骑自行车,来回也要一个多小时。他们俩每月回家一两次。全叔的儿子是做水电工程的,常常不在家,两个孙子交给老伴带。尽管回家次数少,但他说家里人并不怪他,因为退休之前他就是四堡林场的一个工区队长。全叔用手比划着告诉记者,他40年都在大山里度过,所以家里人也习惯了他的工作。记者问他长期呆在山里面闷不闷?他“噗”的一下笑出声来:“都这么大年纪了,哪里还会感觉寂寞和闷,都无所谓了。要不然,护林员工作我也不会做11年。”
在采访的最后,全叔央求记者一件事,说一定要帮他报道一下,就是他退休这么多年了,退休工资都没有增加过,还是每月11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