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父子两代人义务清扫公厕26载
        正文浏览次数:562
  2014/12/10 23:28:3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正在义务清扫公厕的张朝和杨炳荣夫妻俩。 本报记者 汪洋 摄

 

  本报讯(记者 汪洋 通讯员 岳岩)清理粪便、铲除尿冰、打扫厕所内外……1月12日一大早,保定市阜平县南街社区的张朝和杨炳荣老两口,就在社区公厕里忙活开了。虽是三九严寒天气,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还是累得额头直冒汗。为了老父亲临终时的一句嘱托,更为了大伙儿方便,这个又脏又累的活儿,张朝夫妇一干就是16年。至今,父子两代人已经义务清扫公厕长达26年。 

 

  两代人接力 

  义务扫公厕

 

  张朝和杨炳荣夫妻俩今年同为66岁,家住保定市阜平县南街社区。按说这岁数应该颐养天年,在家享享清福了,可这老两口却每天雷打不动地清扫社区公厕,而且不拿一分钱报酬。夫妻俩这样做的原因,最初缘于张朝的老父亲临终时的一句嘱托。

 

  张朝的父亲叫张业远,是阜平县城南街的老住户,也是一名老党员。上世纪80年代,南街曾是阜平县城当时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店铺林立、人员密集。因为家家都是老宅院,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居民们如厕非常不方便。1985年,县里修建环城公路时,应当地居民的强烈要求,在环城路南侧距离张家门前30多米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公共厕所,以解决南街社区六七百住户和附近环城路农贸市场商户的如厕难问题。

 

  这座公厕建成后,附近居民们如厕方便多了。但因为是公厕,又没有专人负责打扫,过了不久就变得又脏又臭,无处下脚。老党员张业远见状,从家里拿出铁锹、扫帚,主动承担起义务打扫这座公厕的脏活儿,且一干就是十年,直到1995年病逝。临终前,张业远老人嘱咐儿子、儿媳:“为了大伙儿干净,你们接着打扫,不要间断。”

 

  就这样,依照老人临终的嘱托,张朝夫妻俩接了父亲的“班”,拿起父亲用过的铁锹、扫帚,开始每天义务打扫公厕。

 

  奉献十六载 

  干不动为止

 

  为了不影响他人方便,打扫厕所要趁别人还未起床时进行。每天天不亮,张朝和杨炳荣就早早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清扫公厕。张朝打扫男厕,杨炳荣打扫女厕。

 

  第一次和丈夫清扫公厕时,杨炳荣恶心得呕吐了好几次,一个劲儿地埋怨张朝自讨苦吃。但第二天一早,杨炳荣又拿起铁锹、扫帚,和丈夫一起“上工”了。清扫完厕所以后,夫妻俩再回家洗漱,忙家务。然后张朝上班,杨炳荣下地干活。其它季节还好说,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公厕里的粪便、尿冰,要用铁锹一点一点清理,一不小心还会溅到衣服上,清扫起来格外费时、费力,但夫妻俩从没打过退堂鼓。 

 

  2001年,张朝退休以后时间宽裕了,夫妻俩每天打扫公厕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最初是每天早晨一次,后来是每天早晚两次,现在是除早晚打扫两次以外,平时看到厕所脏了,也随手清理掉。 

 

  尽管分文不取,但夫妻俩遇到的“麻烦事”也不少。比如老人打扫厕所的铁锹、扫帚经常莫名其妙失踪或被人烧掉、扔掉。可生气归生气,公厕依旧要清扫。“半条街、上千号人在这儿方便,一天不打扫就会下不去脚。”为了清扫工具不再丢失、损坏,张朝夫妇去工地捡来两车旧砖头,自己又拿出五六百元买来水泥等材料,挨着厕所的西墙盖起了一座小房子,安装了铁门来放置工具。

 

  对两位花甲老人的行为,有人不解:“去街道里打扫卫生,每个月还挣八九百元,你们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打扫这间厕所,图个啥?”对此,张朝夫妻俩总是憨厚地回答:“啥也不图,打扫厕所,咱干净了,大伙也方便。”

 

  但更多人为张朝夫妻俩16年的默默付出所感动。“一人脏,换来万人净。他们老俩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如今提起张朝和杨炳荣夫妻,阜平县南街社区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南街社区一位住户说,在张朝夫妻俩的带动下,现在社区有不少居民见到公厕脏了,也会动手清扫,不文明的如厕行为几乎没有了。

 

  前几天,张朝因手哆嗦到医院做了检查,现在拿东西都有些困难,但义务打扫公厕,一天也没有间断。对于父母的坚持,子女们虽然心疼,却也无可奈何。“只要我们力所能及,能扫到啥时候算啥时候,直到干不动为止!” 张朝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义务理发活雷锋”范兆宏
  • 2015/5/5 15:16:27
  • 定州73岁的“广播爷”义务广播21年
  • 2015/5/5 14:59:50
  • 河北大城七旬老党员刘福顺义务针灸治病五十载
  • 2015/4/27 10:51:54
  • 走街串巷学雷锋53载义务修理小家电
  • 2015/3/30 16:57:02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