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肥乡六旬"花痴"20多年潜心培育出7种牡丹新品种
        正文浏览次数:669
  2014/12/10 23:28:3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新闻网邯郸电(燕赵都市报通讯员李运强记者陈正)他一生钟爱牡丹,20多年潜心培育出7种新品种,人称“花痴”;他种养的牡丹两次深秋季节花开二度,与菊结友,同梅争妍,昭示盛世;他有两个心愿:一是出一部牡丹诗影集,二是让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只要提起牡丹,人们一般都会想起河南洛阳,还有山东菏泽。然而谁又会想到在冀南平原古老的漳河故道上,一个肥乡农家田园中,也有与洛阳、菏泽牡丹相媲美的黑牡丹、绿牡丹和“花王”、“花后”。这个牡丹园的主人就是肥乡县65岁的退休干部张文祥。他说牡丹园不仅给乡村带来了美丽,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家牡丹园引来四方游客

 

    进入四月下旬、五月初,正是张文祥老人的庭院“牡丹园”牡丹盛开的时节。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肥乡县三里堤村张文祥老人的牡丹园。

 

    这是一片占地1.8亩的普通农家庭院,牡丹园就位于院中央偏西位置,约8分地大小,园内有黑色的青龙卧墨池、绿色的绿幕隐玉、黄色的金阁、红色的大红点金、粉白色的玉楼点翠和紫色的魏紫等100多个花色品种,500多株牡丹,其中株龄最长者20多年。

 

    花园主人张文祥老人介绍说,今年春季气温较低,植物生长较慢,牡丹也推迟了开花期。“五·一”假日前后,每日到他这里赏花的都不下百人,其中不仅有邻村的农民、城里来的白领,也有结伴而来的驴友、学生。

 

    “痴迷牡丹”的土专家

 

    今年65岁的张文祥自幼喜好花草,初次接触牡丹是在10岁时,那时村里有个杜姓邻居家种着“猫蛋花”(牡丹),每天放学后,他与小伙伴们一起去邻居家玩。时间长了,邻居就送了他几粒种子,他高兴得如获至宝,连蹦带跳地跑回家。

 

    1995年10月,张文祥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认识了河南洛阳牡丹集团庆发园艺公司总经理张发庆,张发庆建议他发展牡丹种植。博览会后,他立即坐车到洛阳,购回16棵牡丹苗。此后,他成了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牡丹花会的常客,而每次最大收获就是带回一些新品种。现在,张文祥的园子已经有近200种花花草草,他也被人们戏称为“花痴”。一时间,赏花的、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张文祥对花的喜爱还表现在牡丹知识研究上。多年来,他除了拜师学习,还养成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先去新华书店转转,发现有关牡丹方面书籍就买回来仔细研读。8年间,购得不同种类牡丹图书、音像制品30余部。

 

    痴心育花誓让牡丹进入千家万户

 

    张文祥喜欢古今赞美牡丹的作品,自己也创作了90多首诗词、拍了上千张牡丹照片。“国色天香香千里,牡丹富贵贵万家”、“门若显富贵,庭院栽牡丹……”都是他有感而发的。前几年,二儿子结婚时正值牡丹盛开,他看到花丛中蜂飞蝶舞,一对新人幸福地享受亲朋祝福,顿时灵机一动,提笔写下《牡丹花开迎新人》:“门前两盏红灯明,鞭炮声声迎亲朋。新人悄把盖头开,喜看院中牡丹红。”

 

    “国运昌时花运昌”。张文祥说牡丹是“花中仙子”,最通灵气。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他种养的牡丹“咸池争春”和“粉中冠”两次在深秋时节花开二度,喜迎盛世,引来众人围观并啧啧称奇。 说起未来的打算,张文祥告诉记者,一是在他完成创作第100首诗的时候,能够出版一部诗影集,把20年所写的诗、拍摄的牡丹照片以“图文相映、诗照搭配”的形式,合集出版;二是在他有生之年,让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李莎】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