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新闻网讯(李运强、张涛、刘剑英)近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肥乡县东张庄村82岁的李夏平老人,又推上自行车,带着工具箱向村南走去。“趁着路面松软,得赶紧把不平的地方垫平。”走到村南,老人拿起铁锹,从路边铲土把路面上的坑填平。
从2008年起,李夏平老人开始义务维护这条仅两公里的乡间小路。“走这条路到成安县城只有两三公里,要到肥乡县城却有近20公里,所以附近村民都愿走这条路到成安县赶集。”李夏平告诉我们,时间久了,这条路开始变得坑洼不平,下雨后更是泥泞不堪,机动车经过后留下的车辙有一尺多高,时常有车辆陷到路中间。见的多了,李夏平便萌生了修路的念头。“路面上哪儿有坑,就取点土垫平;哪儿高了,就铲平。”老人说,“趁着身子骨还硬朗,就当锻炼身体了”。
经过修修补补,这条小路的路况大有改观,但李夏平并未就此罢休。去年一开春,他开始对这条路进行“大修”。“先把路两边的土往中间堆,再用铁锹拍平,这样路面中间高、两边低,雨水就可以顺势流到地里了。”老人说,土不够了,他就把自家烧过的蜂窝煤煤渣攒起来,拍碎垫到路上,有时还背着背篓在村里收集废弃的煤渣。
就这样,这条路变得更瓷实了,雨后,三马车、汽车经过时,再也不会陷进大坑里了。路平了,也好走了,从这里经过的人多了起来。不知从何时起,村民把这条路命名为“夏平路”。
如今,在李夏平老人的带动下,一些从地里劳动回来的村民,也开始自觉维护这条乡间小路。“看见哪儿不平,顺手拿起铁锹,铲些土就垫平了。”村民张跃明说,老人那么大年纪了,还帮大伙修路,自己也得向他学习。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