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闫作林在社区教大家练武 本报记者 张骁 摄
本报延吉讯(记者 张骁) “出拳,前后左右上下,力一定要"合"。”每日8时,延吉市新兴街道民旺社区附近的一块河边空地上,几名练功夫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虽然年纪相仿,但65岁的闫作林是他们的老师。
昨日8时,闫作林带着一把大刀、一根软鞭和一个包裹来到河边空地,拆开包裹,里面是两套双刀。他把刀拿在手里掂量一下,随即练起一套刀法,脚步灵活,动作力量感十足,完全看不出他已经年过六旬了。一套刀法练下来,他仍然气定神闲。由于在延吉练武术的人很少,以前的一家武术器械商店关门了,想买器械,只能到长春等大城市去买。后来,他在网上邮购,解决了练武者很大问题,“双刀是在网上邮购的,两套200多元。”
“我学拳的时候很辛苦,每天偷偷到老师家去学,回来偷偷练。”他说,12岁时,拜在霍殿阁(溥仪的武术老师兼护卫)弟子庄邻胜门下学习八极拳,因为当时不提倡习武,所以只能偷偷学习,“早晨偷偷地到老师家去,老师教一会儿,自己记住之后回家,晚上偷偷地练,过几天再去老师家。”
河边练武术的老人中,陈树友的身份比较特殊。“从辈分上讲,我是闫作林的师弟。”陈树友说,“我们20多岁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看他八极拳打得好,就跟着他一起练,这么多年了一直在坚持,快40年了。”
陈树友说,现在武术成了退休后他们最热衷的活动,“除了强身健体,最重要是给人精神面貌上的改变,对退休的人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
2008年从延吉市农机厂退休后,闫作林每天都要到河边的空地上练功,有时练拳,有时练大刀、双刀、枪和软鞭。慢慢地,附近的居民有来找他学武术的,他一概答应教授。
“民旺社区来找我,想让我帮着教几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说,虽然知道这些孩子多半不对武术感兴趣,但还要认真地教。社区工作人员也约定,每周都组织孩子学一次,“不要求能练得有多好,至少能运动运动,缓解一下学习压力。”
闫作林说,自己曾经教13岁的孙子练拳,可是孙子似乎并不“买账”,练起拳来不认真。
他说,八极拳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人练习,但是在延边却不多。他希望自己的武术能有人继承下去,因此多年来他收了上百个徒弟,但真正坚持练习的少之又少,“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武术不是很感兴趣。”来源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