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离休干部王增武日记写了61年
        正文浏览次数:527
  2014/12/10 23:28: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王增武正在翻阅他写的日记。  张运乾 摄

 

  本报记者 张运乾 通讯员 张志禄

 

  石家庄的王增武,今年83岁,1990年从热电厂离休。王增武从1951年开始写日记,到现在已整整61年了。由于工作关系,他并不是每天都坚持写日记,有时三五天才写一篇,但到现在也有上万篇了。

 

  刚开始写日记时,王增武为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英雄人物、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增武感觉写日记不错,能记录下自己工作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慢慢地他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写日记就像照镜子,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年终岁尾,王增武还会写一篇总结性的日记。“这种总结性日记,能鞭策自己,及时发现不足,更好地改正,提出新一年的工作方向。”

 

  王增武离休后,日记写得更频繁了。他每天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国家大事,都记到“阅读随笔”的本子上,等有时间了,再将这些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写到日记本上。“通过这种方式,开阔了自己的眼界,锻炼了大脑。”王增武说,刚离休时,情绪比较低落,有两个多月没有写日记。等低落期过去后,王增武再准备写日记时,发现许多常用字都写不出来了。王增武就急忙边查字典,边学习,逐渐地又开始写日记。

 

  前几天,美国的“孔子学院”很热闹。我国为什么要建“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都教些什么课?想到这些,王增武就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通过查询,王增武理清了头绪,他赶紧将这些内容记到了日记上。

 

  王增武说,日记,他会一直写下去,写日记能锻炼大脑,增加知识量,也让他的生活有意义,有色彩。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一篇真实的外公育儿日记,让年轻父母看到老人的不易|面对“带娃老人”,挑剔不如感恩
  • 2015/6/23 15:19:22
  • 打造农村连片养老新模式
  • 2014/12/10 23:37:06
  • 洛南91岁老寿星晒幸福
  • 2014/12/10 23:37:04
  • 天冷了,两年“娘”一起伺候
  • 2014/12/10 23:37:03
  • 107岁高龄老人分享长寿经
  • 2014/12/10 23:37:02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