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省会60位退休老人创作千首“公园主题诗”
        正文浏览次数:484
  2014/12/10 23:28: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6月12日,商世平(左一)在家中与诗友畅谈诗歌创作新计划。贡宪云摄

 

    6月12日,省会新合街45号河北科技大学宿舍,商世平在家中召集诗友会面。10多平方米的客厅,一条漆面长桌,一个布艺沙发,两张竹椅,5名老人围坐在一起,商谈他们的新计划。

 

    “现在省会建起了很多城市雕塑,裕华路民心河两侧有个‘放飞梦想’、火车站站前广场有个‘胜利之城’,等等,题材新颖,思想性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我们应该以它们为题材,再创作一些诗歌,为提升省会的文化品位作点贡献。”

 

    现年81岁的商世平从河北科大教师岗位退休后,一直把写诗当做自己的新专业,用诗歌记录身边的景和事。一开始只是他自己写诗,后来发现写诗的老人很多,于是,2005年11月6日,他和几个诗友首聚友谊公园,在竹林中切磋诗艺。大家感觉这项活动很有意义,有人就兴奋地提出不如成立诗社,让诗友们有一个共同的“组织”。一人提议,众人响应,遂以竹林为名,正式成立了“竹林诗社”。目前,这个诗社拥有成员20名,都是爱好诗歌的退休老人,他们或独自出发,或结伴而行,跑遍了石家庄市内47个大小公园,几年来创作诗篇数千首,生动记录了省会发展建设特别是生态环境变化的历程。

 

    城市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这些年来,省会新建的一个个公园绿地,新落成的一座座城市雕塑,新添的一处处水系景观,既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他们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2008年,经商世平提议,他们决定集中聪明才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以省城公园为题材,创作出版一部反映省会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诗集。闻听此讯,另有40多位不是诗社成员也非常爱好诗词的老人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园林是用石头、砖瓦、花草树木等积聚建造而成的物象、物境;诗则是用语言文字构造的意象、意境。两者异曲同工,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园林活起来、美起来。”商世平说。

 

    石家庄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公园建造的年代都比较短,省会第一个公园是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私人别墅。第二座公园是长安公园,1958年建成开放。近10年来,尤其是这5年,随着省会城市建设的加快,民心河工程的竣工、太平河水域的治理,省会在市区和近郊新修和扩建了很多公园、广场和绿地。

 

    经过两年时间游览,60多名诗友跑遍了市区47个大小公园。他们发现,如今石家庄的公园不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而且主题特色也更加鲜明。这些特点就成了他们创作诗歌的主题。

 

    诗中有绿。“昔日农田变绿洲,东南西北起琼楼。瑶台花木多栽种,燕赵风光一览收。”商世平回味当初登上希望绿洲公园的烽火台,极目远眺、俯览万物时,至今还有那种兴奋心情。希望绿洲公园2008年建成开放,种植绿化植物110多种,绿地占到了76%,湖面有1万多平方米,其西北部的制高点烽火台具有标志意义。

 

    诗中有水。诗社成员徐孑飞作的《水上公园会》诗这样描绘:“芳草离离碧树青,绕湖数里紫黄红。鳞波细漾溶溶水,杨柳轻摇淡淡风。”水上公园1998年建成开放,水资源丰富,其东部的游乐项目区,是石家庄市规模最大的水上游乐场。

 

    诗中有古迹。诗社成员马文斐作的《赵佗公园怀古》诗这样咏道:“青砖灰瓦透沧桑,古冢碑林咏越王。千载悲凉千载过,浓荫碧树溢芬芳。”石家庄有着悠久历史的公园不多,赵佗公园是其中的一个。该公园以南越王赵佗为名,在赵佗先人墓地上修建而成,以青砖灰瓦建筑为主调,体现了汉代庄重质拙的风格。

 

    诗中有环保。诗社成员马文启作的《南高基公园》诗这样歌颂:“拆迁瓦砾弃如山,巧妙成形道景观。正定城郊添锦绣,滹沱河畔置林园。”南高基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现了“变废为宝,生态利用”,其南部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高近50米的山体,全部由拆违拆迁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而成。

 

    城市因水而灵动。民心河的建造,太平河、滹沱河的治理,都成为他们的歌咏对象。马文启在游览太平河时,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随风摇曳的垂柳,十分兴奋,即兴作诗《太平河赞》:“谁人手笔大如椽,一抹成河布景观。沿岸丛林添碧绿,临湖群舫尽斑斓。”

 

    经过两年的创作,诗友们围绕生态环境主题,创作了1000多首诗。2009年他们在出版这部诗集时,起了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石门园韵》。“这诗越写越多,越写越好,眼看着这《石门园韵》就得出续集了!”商世平老人快意地说。

 

    作者:记者 贡宪云  编辑:王华军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叹为观止
  • 2015/11/5 13:57:59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