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品是没前途的东西,我这么老了,想救也救不了。”
因写小品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彭叔打算转型写大型舞台剧参赛,去夺取那丰厚的奖金。
南都讯 记者刘艳玲 实习生 邓玉娟 65岁的退休阿伯彭绍祖,自从前段时间在大沥首届都市生活文化节中举办个人小品专场后,一下子成了社区里头的名人。因为整场五个小品的编剧只有一个,就是他。
从粤剧转型写小品
彭叔开始创作小品可追溯到17年前。初中毕业后,他本想考戏剧学院,可是没考上,因为对艺术的爱好,业余学习粤剧乐器15年。学着学着,觉得自己很难有长足的发展,他转向写作,写过散文、粤曲以及粤剧。在外打工10年后,因身体状态不佳而回到大沥文化站工作,有一天,当时的站长跟他聊:现在粤剧已经不流行了,不如写小品吧?小品比粤剧要热。
于是,彭叔转向创作小品。迄今,已编写30来个小品,十六七个被搬上舞台。其中一个小品《衣服问题》,获2003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编剧奖、剧目二等奖。彭叔说这话时,笑嘻嘻的,这是他获得的最高奖项。
小品讲述一个清洁工,因为参加活动评先进,将会由市长亲自接见,领导干部们就特别重视,领导给她买了一身西装,后来觉得不够好,又给她买了晚礼服,最后,清洁工反抗说,我什么都不穿,穿了这些我就不是原来作为清洁工的我了。
看过他小品的人评价,他的作品总是意味深长,带点儿讽刺又叫人拍案叫绝。谈起创作,彭叔说,作品的创意基本来源于他的经历。
将从写小品转向写舞台剧
退休六年,彭叔仍坚持写剧本。每个月中,你看着他很“闲”,真正动笔写只花几天功夫,却要成天构想,尤其是关键细节。
平日里头,他留心观察,在脑子里印下感动的画面,想得晚上睡不着觉,脑子里不停浮现小品的构架,稍微有一点灵感就得起床记下。一个小品题材,往往东拿一块西补一块,把好几个画面整到一起。
虽然写小品带给他成就感,可是作品多次翻演,作为编剧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家里人也为此反对他创作。彭叔眼中的小品,是没有前途,不值得坚持下去的。彭叔现在已做好打算,要转型写大型舞台剧参赛去夺取那丰厚的奖金!
从写粤剧粤曲到写小品,再转写舞台剧,转型的间隙是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浪费也没办法,是没前途的东西,救也救不了。”彭叔说:“我这么老了,想救也救不了。”
摄影:南都记者刘艳玲
作者: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