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台湾81岁于志凤老人斥资50余万回莱阳农村建图书馆
        正文浏览次数:438
  2014/12/10 23:28:4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年过八旬的台湾老人于志凤,他从台湾回到大陆,为了家乡父老乡亲的文化建设,为家乡人民奉献爱心。他乐此不疲在海峡两岸来回奔波,捐资50余万元在他的原籍老家——莱阳市姜疃镇北黄村,兴建了一个农村图书馆,被梨乡群众传为佳话。
心系故土,倾情捐助造福桑梓
  “咱村里要实现现代化,走向富裕,老百姓必须吸取知识,改变自己的观念”,81岁的老人于志凤表达自己兴建图书室的想法。
  于志凤老人,出生于1931年。 1947年春,16岁的他跟随亲戚去了台湾。一待就是40多年。这40多年间,他当过学徒,给别人打过工,帮朋友管理过工厂,经过商,可无论身在何处,家乡是他永远的牵挂。
  1988年,57岁的于志凤第一次回到令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回到家乡后,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令于志凤老人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起初,和所有的返乡台胞一样,他打算在台湾筹集资金到家乡投资建厂,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可因为种种原因,他的这个想法久久没能实现。1993年,一连串的事情改变了他的看法。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从新闻上得知,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并为每个社区筹建图书馆;与此同时,老人通过走访了解到,村里很多老百姓赌博成瘾,且思想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既然外国人都知道要建设图书馆,投资文化建设,我们为什么不做?村子里要想实现现代化,走向富裕,老少爷们必须吸取知识,改变自己的观念。”曾在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的他深知知识的价值,萌生了为村民建图书馆提供学习场所的念头。
  呕心沥血,二十年艰辛得偿夙愿
  想法是有了,可要在村庄建设设图书馆远没有老人想得那么容易。从1993年开始,申请土地、建设楼房、办理证书、审批,于志凤老人奔走在各个部门之间,为图书馆奔波,直到2008年,老人创办的北黄村“霈儒院”图书馆才正式开馆。建馆之初,有热心人建议于志凤:村里谁愿意看书?为何不在城里建设图书馆?可于志凤却说:“图书应该摆在看书人的眼前,既然是为村庄的文化建设服务,我就要把图书馆建在村民家门口。”
  为方便村民在冬季看书不冷,于志凤老人专门在图书馆安装了暖气;为让村民都能看到书,他免费为村民办理图书证;为满足村民不同的读书需要,他用自己的积蓄先后购置了50多万元的图书,同时,他把自己在台湾珍藏的大批书也运到自己的图书馆,他还发动台湾的朋友为自己的图书馆捐书。现在,老人的图书馆已有两万多册的图书,涵盖文学、科普、农学、教科等二十多类。
  尽管煞费苦心建馆,可最初老人的举动却没能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开馆以后,前来看书的寥寥无几,很多人嘲笑他:农村人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活都忙不过来,哪还有闲功夫看书?花这么多钱还不如把钱分给村里人。
  村民们冷淡的回应无疑给于志凤老人泼了一盆凉水,但于志凤并没有因此灰心。他认定了文化建设是百年大计,现在村民们还体会不到,相信坚持做下来,一定会有所回报。
  现在,图书馆每天都会有孩子来读书,这令老人十分欣慰:“孩子们喜欢读书是件好事,培养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转变他们的观念,等孩子们长大了把这些好的习惯和观念传给后代,让好的东西一代代传承。”
  在图书馆里,记者见到一叠厚厚的记录本,内有开馆以来所有读者名单和入馆时间。群众的认可,是对老人多年良苦用心的最大回报。
  无怨无悔,八旬翁传递公益事业
  “我要把这份公益一直延续下去”,于志凤说。老人今年81岁了,本应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老人却一刻也闲不住,由于台湾方面不允许老人在大陆待的时间超过半年,老人每年的4月份飞到莱阳,9月份还要飞回台湾。每天的工作,大到购买图书、管理图书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小到整理图书、打扫卫生,为图书编号都由他亲力亲为。虽然劳累,但老人却无怨无悔。
  “我现在正在扩建大院,以后要举办文化活动,还要定期举办图书会,请热爱读书的人们来读书交流,还要邀请台湾教授、医生朋友免费为咱们讲学、免费为大家针灸看病……”。
  “累,谁说不累,但这件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要有人先做,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哪怕付出再多我也无怨无悔。”
  “我做的是一份公益事业,我没有儿女,以后这些东西不会是个人的,也不会是某一个团体的,它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延续这份事业。”
  在于志凤老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感受到了老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坚信在于志凤老人的坚持与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村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会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份公益文化事业。
 

  责任编辑:戈丽娜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