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嘉兴退休夫妇为医院发挥余热
        正文浏览次数:170
  2014/12/10 23:28:4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这对老夫妻钱进法和潘玲珠,一个年逾古稀,一个年逾花甲,但从精气神来看,你根本猜不出他们的年龄,“心态绝对是一剂长生不老药”。


  他们只要每天上午8点到岗、中午11点离岗就可以了,但是钱进法夫妇总是会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医院,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挂好工作证,“因为很多病人很早就来医院排队挂号,看病的人不容易,尤其是那些从远地方赶来看病的人,我们希望能尽量减少他们的困难。”潘玲珠边说边忙开了。


  “口腔科在哪?”“请先让我看一下您的挂号单,哦,在8号楼6楼三病区,请往这边走。”潘玲珠亲切地回答道,还用手指示方向。她每天回答最多的问题就是“××科室在哪里”,她对整个中医院门诊科室的位置了如指掌。


  “牙科”和“外科”用嘉兴话说起来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在短短的2个小时里,潘玲珠就被反复问了十几遍,“尤其是一些老人,说这两个科室时总会混淆,每次我都要看他们的挂号单,然后再把他们带过去。”潘玲珠说,累是肯定的,但是能帮到病人和家属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中医院的日均门诊量有3000多人次,对潘玲珠来说,半天时间上百次的咨询量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入伏后,中医院冬病夏治的特色专科又开始了,每天前来的病人数都数不清,有时候碰到“路痴”,还要给他们带路。


  潘玲珠不仅是“活地图”,而且对星期几哪个专家坐诊都很清楚,有时还建议病人挂哪个科、看哪个专家。


  那天早上有4个年轻人在挂号大厅里抽烟,护士过去劝说没有效果,但潘玲珠走过去好言好语几句就让他们把烟给掐了。


  “现在潘阿姨和钱叔叔可是中医院的红人了,人好、有爱心,对医患关系的改善起了不小的作用。”中医院社工部的袁主任说。


  医院的作息不比正常单位,几乎没有午休,来咨询和探病的人络绎不绝,潘玲珠和老伴经常会遇到饭点走不开的情况。“我们早饭都吃得比较饱,中午晚点吃饭也没问题,而且我们就住在秀运社区,来回也比较方便。”钱进法的话很实在,但打动人心。


  “平时我们都风雨无阻,就8号那天刮台风,社工部王主任特地交代说不安全,不让我们上班。”潘玲珠说,就是这份关心,让他们夫妻俩和社工部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像一家人。


  “要说从没想过放弃那是假的,毕竟我们是完全义务的,有时候不但不被感谢,还会被埋怨,两个人都出来工作,家里就没人照顾了。但是,想想医务人员对我们的关心和大部分病人对我们的需要,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潘玲珠转过身去,指着身后那个宣传栏里的“志愿者风采”笑着说,“这是我老伴,这是我,我们会做到永远。”“永远是多远?”记者问。“呵呵,我也不知道啊,做到做不动的时候吧。”潘玲珠的笑容像向日葵般灿烂。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叹为观止
  • 2015/11/5 13:57:59
  • 九旬夫妇相拥去世 演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2015/8/3 14:54:15
  •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为97岁高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
  • 2015/7/9 9:04:53
  • 80岁记者退休不退行
  • 2015/5/7 11:06:09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