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山东烟台一位九旬孤寡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16年
        正文浏览次数:164
  2014/12/10 23:28:5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捐资7万余元资助百余名学生,吃穿却均为捡来——九旬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16年

  已经拾荒助学17年的孤寡老人刘盛兰,由于最近腿疼得走不动,不得不暂停拾荒卖钱,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今年90岁的刘盛兰,是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孤寡老人,属于当地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1996年,当时74岁的刘盛兰在给一家公司看大门,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元的工资,一有时间就出去拾荒卖钱。一天,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位13岁的中学生,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面临辍学。因为家庭贫穷,刘盛兰自己只上了三四年学,深知不能读书的苦楚,于是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寄给了这个学生。从此以后,刘盛兰一发而不可收,他一边从捡来的废旧报纸上获得家庭困难孩子的信息,一边把自己捡破烂挣来的钱全都寄给那些孩子。16年来,刘盛兰总计捐资助学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而他对自己却特别抠门,十多年来节衣缩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菜也是从菜市场里捡来的。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但刘盛兰自己却感觉非常心安。他常说:“钱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人才是无价宝。只要能帮助那些孩子读书上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以前看门的公司曾欠他一万多元钱的工资,历经多年波折,刘盛兰拿到了一万多元的欠款。但是钱刚到手不久,刘盛兰就又全捐给了学生。

  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因为每月就那么点收入,没办法同时分给50多个人,刘盛兰就这个月给这个寄,下个月给那个寄,一个一个轮流资助。如今,刘盛兰还在资助4个学生。既不能拾荒卖钱,也没有工资,刘盛兰的钱从哪里来?原来,一些好心人士了解情况后,给刘盛兰捐助生活费,希望帮助他安度晚年。刘盛兰推辞不掉,就在收条上按个手印,然后又全部捐给学生。刘盛兰甚至一直拒绝进养老院,因为不去养老院,他每年就能拿到18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一分不剩,全都捐给了学生。

  刘盛兰家徒四壁。在昏暗的房间里,刘盛兰精心收藏着一百多张捐资助学的汇款单、学生给他的回信以及“感动烟台”年度人物等荣誉证书,这也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家当。在感谢信中,很多孩子都以为刘盛兰是一个生活富足的“刘奶奶”或“刘阿姨”。刘盛兰并不希望学生知道他的真实情况,他最为期盼的,就是收到学生的回信,以确认那些寄出去的钱已经收到。“只要条件允许,我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不能动弹为止。”刘盛兰说。(记者 魏海政)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九旬夫妇相拥去世 演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2015/8/3 14:54:15
  • 77岁拾荒老人会英语教学生单词 还欲编字典
  • 2015/5/4 14:14:21
  • 八旬老人自学英语16年 6次参加自考最高得84分
  • 2015/4/27 10:37:30
  • 烟台王芳:照料99岁瘫痪老人4年如一日
  • 2015/4/21 11:04:39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