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金喜 “只是尽一点微薄之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一般人看到自家住宅小区前的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最多就只会发发牢骚,埋怨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找人来修一下,很少会有人自己动手来做一点关于修路的实事。有些人会觉得自己修路太傻了,也觉得单靠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把路修好。”家住东郊路的市民杨先生向晚报介绍了家住菊花小区的杨金喜老人,老人因为看不惯自家门前坑坑洼洼的小路,20年前就开始无偿修路,并且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今年62岁的杨金喜老人,是个低保户。他自小生活在农村,成年后靠打零工来赚钱养家,既修过铁路、公路,也当过餐厅的厨师,什么脏活苦活都干过。现在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修补小区附近的无名小路。他每天早上7点便出门,到附近工地,找一些筑路队遗弃的沥青之类的边角料。找到后,就带上铲子、锤子之类的工具,把边角料运回到无名小路上,填补坑洼处……
老人说:“1992年,我从宝善街搬到菊花小区,小区前的路坑坑洼洼的,但一直都无人管养,一到下雨天,坑里就会积水,行人、车辆都不好过。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材料也不用花钱买,只要自己出点力就可以修补路面,修好了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况且人要动着点身体才会健康,把它当成健身运动就不会觉得累了。”
路补好了一切都值得
但是,要把那些坑洼填平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老人说:“我以前试过用砂石铺一铺,然而两三天就让来往车辆碾飞了,后来我看到有些道路施工的地方有一些沥青煮过的公分石、石粉沙等边角料。反正那些边角料堆在那里也是浪费了,我就把它们拉回来补路。” 他说:“以前我都是到石安公路上去拉,拉回来还要敲碎,往返一趟就差不多要花费2至3个小时。最近20多天因为东站十字路口那里正好在修路,每天都有废弃的边角料,我就到那里去拉,从小区到那里也就两公里的路程,比以前方便多了。”一斗车差不多300公斤左右,老人说,找到的原料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拉3次,有的时候拉得满头大汗,但都不觉得累,看到原料就像看到宝一样,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当看到大车小车在自己修补过的路面上安全平稳的经过,心里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区居民身边的“雷锋”
除了修补小区门前的小路,杨金喜老人还热心于帮小区里的邻居做事。小区里哪家的下水道堵了,水龙头漏水了,都喜欢找老人帮忙,小区里的人都叫他“活雷锋”。
当记者问到老人有没有想过要放弃时,老人回答说:“想过,但只要看到路面上凹凸不平的大坑小坑,心里那股劲又上来了。只要找得到原料,我就会一直继续修路。我也不图出名和什么回报之类的,只是尽一点微薄之力,即使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周平洋 白晶萍 摄影报道
编辑: 新华报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