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老先生理发用的所有工具,其中有几样已经用了40多年。
▲老人登记的理发市民的姓名和年龄。
▲挂上”招牌“潘老先生的理发店又开张了。
“要理发吗?”一位精神矍铄的76岁退休老人,每天带着陪伴了他40多年的理发行头到人民公园,为市民免费理发。仅半年时间,前来理发的老主顾就达到了近百人,他——潘洪太已成了张店人民公园里的“名人”。
学理发是为帮工友
1966年,30岁的潘洪太是一名医护工作者,被调到东北西林支援建设铅锌矿。当时各地总共被调去了2000多人,但附近却仅有一个理发店,由于工作忙,空闲时间少,对于援建工人来说,理发成了一大难题。“那天我们在一个大会场里开会,我发现有人头发很长,当时我就想帮他们理发。”
有了帮工友理发的念头后,5月1日休假那天,潘洪太委托去宜春游玩的工友带回了一套理发工具。从此潘洪太就开始了他长达40余年的免费理发路。因为当时去支援的人没有会理发的,潘洪太都是自己琢磨、研究如何理发。“我的工友杨老头是我第一个顾客,因为没理过,我就先给他理了个光头。”
一个月给220多人剪头发
潘洪太在东北西林支援建设的21年里,2000多号工友的理发他全包了。
他白天给病人打针、做护理,晚上吃完饭给工友理发,甚至午饭后的午休时间也都用来理发。“一天少的时候才睡俩小时。基本天天有剪头发的。”
“我那个时候记录了一下,一个月最多给220多人剪过头发。”那个时候,潘洪太不仅给工友理发,他也给附近的村民免费理发。“周末的时候不上班,早晨六七点,我在路边摆上板凳,一会儿就会有人过来理发,一直剪到天黑。”
顾客出百元帮换新推子
“我这有三笔钱,是顾客非要给我的。我一直想还给人家。”据潘洪太老人介绍,在人民公园给市民免费剪发的时候,经常有顾客要给报酬。三笔钱中一笔是三个多月前他给一位姓邓的老人理发。理完发后,邓先生非要给他钱。“于是我说我看看你手帕,他给我手帕后,我把那5元叠在他的手帕里塞到他的口袋。但是他又拿出来塞给我了。无奈之下只好拿着。”第二笔是一位胡先生给他的100元。“他看我推子旧了,给我100元,让我拿着买个新推子用,不要,他还急眼。”还有一笔是一位60多岁的张先生给的10元。这三笔钱都是顾客“强给”的。潘洪太说起这些的时候,如数家珍。他说他都记在心里,一直想还给人家。
潘老事迹成就公园佳话
潘洪太老人的理发技术得到了顾客们的认同和赞扬。从三月份至今才半年,他已经有了近百名的老主顾。许多顾客理了一次发后,会再找他来理发。74岁的景爷爷告诉记者,“老潘理得好,理得可仔细了,还仔仔细细给把脸刮干净。”
16日,记者再次来到人民公园,只见潘洪太老人一边熟练地给顾客理发,一边跟顾客聊天,不少路过的大人、小孩都驻足观看。一位年轻的妈妈跟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爷爷在义务给大家理发,做好人好事,要向爷爷学习。”
潘洪太老人的事迹在人民公园渐渐传开,不少游客、市民写祝福语赠送给潘洪太。其中一位游客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