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四川一93岁老人义务扫地7年
        正文浏览次数:174
  2014/12/10 23:29: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坚守之心

    每天6点准时出现在环湖路上清扫,下午再做一次保洁,每天工作5小时以上。艰辛之路

    93岁高龄的他,左眼失明10多年,走路很慢,往返一趟环湖路就要2个多小时。养生之道

    生活很规律,夏天5点起来,冬天5点半就起来,午饭和晚饭都是肉、菜、饭“一锅煮”。

    11月4日,网友发微博称:“4年前,游玩三岔湖时,看到一位清扫三岔湖环湖休闲路的老人。4年后,再次到三岔湖又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他义务清扫这条路很多年了。”

    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简阳市三岔镇见到了93岁高龄的汪林炳,他耳朵灵敏,谈吐清楚,是一位已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义务清扫三岔湖边一米多宽的休闲路,已经长达7年之久。

    为了一句承诺他义务清扫7年

    2004年,退休多年的汪林炳,被儿子接到了三岔镇居住。闲来无事,老人便经常到三岔湖边去散步。

    “湖边的休闲路只有一米多宽,两边的野草完全将路面盖住了,下雨根本就没法行走。”2005年夏天,在湖边散步的汪林炳感觉很不方便,便俯下身子拔掉了那些很长的杂草。这一幕正好被汪林炳的叔伯兄弟看到,他对着汪林炳说:“你这样扯跟狗啃的没有两样,要做就做出个榜样来嘛。”“对,做就要做好,给群众做一个好榜样。”叔伯兄弟走后,汪林炳立即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让他给自己送来镰刀。

    第二天一大早,老人又赶往环湖路,割起路旁的杂草,“整整干了三天时间,累得我直不起腰来。”

    接下来的每一天,老人都要赶往环湖路,清扫路面,清捡行人扔弃的垃圾。“这一干,就是整整7年,一年365天,我没有休息一天,现在已经是一个榜样了。”老人十分自豪。

    每天忙碌5小时他春节也不休息

    汪林炳的孙子说,汪林炳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6点准时出现在环湖路上清扫,“下午再做一次保洁,每天工作5小时以上,仅1.5公里长的环湖路就要清扫3个多小时。”

    “每天从家里到环湖路就要走1个多小时。”汪林炳说,虽然从家到环湖路只有1.5公里,但是93岁高龄的他,加上左眼失明10多年,走路很慢,往返一趟就要2个多小时。

    环湖路上,老人拿出自己制作的扫帚,是用竹枝和几根木棍绑成的。“制作得很简单,扫完就放在路边,下次接着用。”汪林炳说,刚开始,虽然是制作很简单扫帚,仍有人拿走,“后来晓得是我汪老头的,就没人拿了,我就几百元退休补贴,除了自己开销外,还要接济患病的二儿子,为了节约开支,只能找桉树枝或竹枝自己做扫帚,不知道已经用烂了多少把。”

    现在,老人还在环湖路沿途设置了垃圾筐,散步的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越来越少。

    建公厕修道路他出钱又出力

    2008年,环湖路打扫干净后,汪林炳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场镇居民到环湖路休闲散步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没建厕所,让一些内急的人觉得很不方便。于是,老人萌生了修建一个简易公厕的想法。

    在环湖路中段的一块开阔地,他先掏钱请人挖了一个土坑,用水泥、河沙进行硬化,然后让儿子帮忙买来塑料布,将土坑围起来,上面撑上一把遮阳伞挡风雨,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挂着手写的“厕所”的木牌。厕所搭建成功后,老人还用自制的盛水用具,在里面装满从湖里取来的水,供方便后的行人洗手。

    由于受三岔湖水长期的拍打、冲击,环湖路有长达20米的路面下的土层被不断冲走,不仅影响环湖路的使用寿命,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今年8月,湖水退去后,汪林炳立即挑来泥土,把原来冲走的土层一点点地填满夯实,然后到处收集废弃的半截砖头,密密麻麻地砌在土层外面,避免了土层再次流失。

    汪林炳说,虽然活到90多岁,但几乎没有住过院。“我生活很讲规律,每天都起很早,夏天5点起来,冬天5点半就起来,然后煮早饭吃,再出去散散步,午饭和晚饭都是‘一锅煮’,就是肉、菜、饭煮一锅,加上年轻时经常吃面食,所以身体呈碱性,很健康。”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