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环卫夫妇赡养百岁孤老
        正文浏览次数:128
  2014/12/10 23:29: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9年前,91岁的孤寡老人汪梁氏成为环卫工张海琴家的房客;一年后,用光微薄积蓄的老人被张家挽留并义务赡养,期间两次搬家不离不弃;如今,百岁孤老被敬为家中长辈,受到精心照顾,一家人过得清贫而幸福。

 家境清贫的环卫工夫妇为何要义务赡养百岁孤老?中间历经怎样的艰难与感动?“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

 有情有义的接纳

 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环卫工张海琴的家,院子里堆满了捡来的硬纸壳、塑料瓶,丈夫唐玉宝正在给废品打包。在有些昏暗的里屋,张海琴一边削着红薯,一边和坐在藤椅上的银发老人拉家常,还不时剥一个葡萄放进老人嘴里。

 这是清贫而幸福的一家人,虽然彼此毫无血缘关系。

 2003年,经人介绍,张海琴夫妇把家里的一间房租给了年逾九旬的孤寡老人汪梁氏,每月租金80元。“老人爱干净,我们两家一直处得很好。”丈夫唐玉宝告诉记者,大概过了一年左右,老人提出“没钱交房租,能否做家务代替吃住费用?”夫妻两人一合计,把老人留了下来,“我们其实不指望90多岁的老人做多少家务,能看看门、看看娃就行!”

 如今,老人已经100岁,早已不能做什么家务,但张海琴一家没有嫌弃,把老人当成自家长辈精心照料。“我们家先人早亡,汪奶奶没有儿女亲人,两个不完整的家合在一起,不就圆满了吗!”张海琴说,她和丈夫都是环卫工人,每月收入加起来只有2000多元,但她隔三差五会买些豆腐、洋山芋、百叶等老人爱吃的菜肴,“老人年纪大了,过一天少一天,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她。”

 几年前,张海琴帮老人办了低保,每月有100多元钱。“哪里够用啊!我有糖尿病,每月吃药都要花钱。”汪奶奶说,前年,她的脚生疮老是不好,“小琴子”硬是带她去大医院检查治疗,前前后后花了7000多元钱。

 不离不弃的坚守

 由于拆迁,张海琴家这几年搬了两次。每次搬家,他们对老人不离不弃,还细心地把老人随身的四大件——“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和两个箱子”一直带着,“给老人一个怀旧的念想”。

 自己生活困难,为什么还要赡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面对记者的问题,木讷的唐玉宝说了掏心窝的话:曾有不少人劝他,汪老太这么大年纪,身体又有病,将来还要办后事,不如乘着搬家把老人甩掉算了。“说心里话,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赶老人走,她很可能要露宿街头,良心上实在过不去!老人对我们一直很好,做人不能没有良心!”

 今年,孙子成成考上了江西一所大学,每年光学费就要9800元。说起家里境况,汪奶奶忍不住掉眼泪,“我现在一身病,什么活都做不了,是家里的累赘。成成上大学也要花很多钱,苦了他们啊!”

 “我们在一起生活了9年,有了很深的感情,已经分不开了。”张海琴说,儿子成成一直喊老人“奶奶”,家里有事也总是要听听老人的意见,彼此“从来没有红过脸”,虽然生活辛苦,但感觉很开心。“等回迁房下来了,我们要一起搬进新房;等儿子成了家生了娃,一家人四代同堂。”

 “平凡大爱”令人感佩

 “这两口子对老人真是没话说。”邻居杨大妈说,老人每天梳一次头、换一双袜子,每周洗一次澡,都是张海琴一手照料。老人100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看着干净体面,“把老人服侍到这个程度,很多儿女都做不到啊!”

 今年8月,张海琴入选“中国好人榜”,感动了很多网友。网友“只要爱”说:“在张海琴面前,那些连赡养自己父母都做不好的人应该感到羞愧。向张海琴全家人致敬!”网友“青青子衿”说,“张海琴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正是这种平凡善举最是感人,因为它折射出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血缘的大爱!”

    了解到张海琴的情况,很多人在感动的同时也伸出了援手。淮安区城管局局长郝达峰告诉记者,孩子考上大学后,单位补贴了1000元,逢年过节,大家还送来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我们正在联系民政部门,落实百岁老人的相关待遇,今后还将加大资助力度,一定要让好人有好报!”

今年十一长假,孙子回家还特意给汪奶奶带了一些江西的特产。“都是成成给我买的,好吃得很!”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居家养老才是孝?养老院并不是“孤老院”
  • 2015/8/4 14:31:01
  • 九旬夫妇相拥去世 演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2015/8/3 14:54:15
  • 临沂好儿媳奉养91岁卧病婆婆4年 没睡囫囵觉
  • 2015/7/2 11:36:18
  • 黄骅七旬环卫工人拾到提包内有两万现金及玉器
  • 2015/5/13 10:43:4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