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画室里挂满了伟人画像
热爱绘画的人有很多,但特别钟情于创作伟人画像的就不多了,而邵武就有着这样一位擅长画伟人像的老人。老人名叫池仁川,年轻时曾在邵武电影院工作,退休后开办了一个画室,继续着自己热爱的事业。11月22日,我们带着好奇心走进了池老先生的工作室。
这是一间略显简陋的小屋,但墙上一幅幅精美的老一代革命家的画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列宁的画像,这幅是马克思的,这几张画都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我从年轻到现在,仅毛泽东像就已经画了六百多张了!”池老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带着我们慢慢地了解着这六百多张毛泽东画像背后的故事。
池仁川今年已有80岁高龄,出生在浙江温州,幼年时期便和两个兄弟跟随着毕业于上海美院的父亲习画。成年后,他来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在校主修的专业是油画。1957年,池老的父亲因工作调动来到了邵武,一家人也随之迁往。初到邵武的池仁川在当地的越剧团做起了宣传工作,并和来自建阳越剧团的一名女演员相恋、结婚。从此,池老便深深地扎根在了邵武。
当时,邵武电影院正缺少美术方面的人才,他便成为了一名美术工作者。单位交给他的任务就是为各种电影绘制海报,他第一次被人们发现擅长画毛泽东像。从此,邵武人知道了在当地有着这样一位“会画毛泽东像”的画家。
在“文革”的特殊年代里,有一次,池老先生被委派到一个工厂绘制毛泽东画像,画像不仅要绘制在厂房的水泥墙上,尺寸更是被定为两层楼那么高,这给从来没有画过如此之大伟人像的老人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怎么办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老人向工人们借来了铁锤和钉子等工具,将墙面上凹凸不平的部分打磨平整,又自己动手搭设了一个简易脚手架,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开始作画。整整一个星期,一幅巨型而恢弘的毛泽东像终于创作完成。
池老一直在邵武市电影院工作至66岁才退休。过去,他基本是采用油画和水粉的方式来绘制毛泽东头像,从前年开始,老人主动在创作方式上寻求改变,一种新的毛泽东像画法在老人的笔下应运而生:利用毛笔和墨水在纸板上作画。他说,这种画法对作画环境和笔法的要求极高,因为画面仅由黑白组成,一笔就是一笔,任何的差错都显而易见,没有修改的余地。两年多来,池老已经用这种画法绘制出35种不同神态的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毛泽东画像。不少人慕名来购买,一张毛泽东画像至少能卖到五六百元,而一些好朋友喜欢的话,老人则是慷慨相赠。
退休后,池老的作息时间依然保持着相当规律,每天早上七点半到画室,中午回家吃完饭后又来到画室,一直到下午四点钟才回家,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在画室度过。如今,老人仍然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每个周末他都带着20多名孩子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