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烟台耄耋老人32年教了8万学生
        正文浏览次数:140
  2014/12/10 23:29:0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他来自农村,年轻时读书不多,迟暮之年,他勤学苦读,自学成“师”。30多年来,他承担过各种讲座300余场,先后撰写笔记20余万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他叫陈宣山,今年90岁,却被20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8万多名学生受惠,“树人”无数,他点燃了自己的年华,照亮了无数学子脚前的道路,让人敬佩。
  退休老人32年教了8万学生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时常会听见村民的谈论:东村头某家的孩子多亏了陈老师,考上了个好大学;是陈老师把俺孩子教好的……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是90岁老人陈宣山的客厅,也是他仅有的书房和休息室,在这间墙皮有些脱落的小屋的书桌上,堆满了一叠叠资料和手写稿,记录了他退休后“执教”32年的一个个脚印。
  陈宣山原是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人,1980年从招远市交通部门退休后,回到家乡。迟暮之年,本可以儿孙绕膝,享受清福,陈宣山却做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举动。“俺觉得自己为社会付出得太少,并且俺还干得动,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让我做想做的事。”他说。一天,有人告诉他,村小学正想找一位校外辅导员,这与他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陈宣山悄悄准备起了“竞聘”稿。
  不久,陈宣山成功竞聘上了教师岗位,激发了他对教学事业的热情,从此,开始了32年的教学生涯。在这期间,他有时亲自上门辅导,有时把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附近村的学生都慕名而来。给学生课外辅导,办知识讲座,陈宣山游走在无数个乡村小学中间,乐此不疲。据统计,光教过的学生约有8万多名。
  跑遍县市区,搜集素材近千份
  陈宣山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负责的人,由于读书不多,从事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为了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他反复与教师探讨授课艺术,不断钻研教育心理学,通过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进行现身说法。
  有一次为做好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宣传教育,他自费到招远、莱州新华书店购买资料,行程上百里,查阅搜集资料2万多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最后整理成了5000多字的讲稿。对着最终的讲稿,反复琢磨了好几遍,他才敢“公布于众”。
  “写作最重要的就是积累材料,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陈宣山为此每年还自费订阅《法制日报》、《小学生报》、《老年日报》等多种报纸刊物,坚持读报、剪报、搜集资料,扩大知识面。另外,他专门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从各种报刊上采集下来的材料,堆起来足有一米多高,数量近千份。
  “讲课既要生动又要有益。”经过多年的教学,陈宣山摸出了一条道道:讲稿不断更新,内容结合时政;为了增加课堂趣味,陈宣山还增设了有奖竞答的小项目,每次做完辅导报告后,挤出时间提问学生,奖励答对者一份学习文具,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这,他每年都要拿出好几百元。
  是个热心肠,孩子老人都顾着
  在大户陈家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陈宣山的“热心肠”,谁家有个三灾两难的,只要他知道,准会主动上门帮忙。陈宣山最见不得孩子没学上。帮扶贫困学生是他一直在坚持做的事,他说:“年轻人要多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几年前,得知村内一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贫想退学后,陈宣山立即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当场许诺为这名学生垫付一切学费。考虑到学生家里没有经济收入,陈宣山托人买来了蛋鸡、良种长毛兔、奶羊等家禽家畜,鼓励他靠自己走出贫困。后来,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现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十几年来,陈宣山资助的贫困学生已多达15名,提供钱物6万余元。如今的陈宣山已是90岁高龄,义务宣传也走过三十个年头,许多人劝他安享一下晚年,可他却说:“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把义务宣传做下去,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除了惦记着年轻人读书的事,老年人晚年的生活他也非常关心。“很多老年人呆在家里没什么事做,挺没劲的。”为了排遣老人们心中的空寂,他在村子里定期把老人召集在一起,举办活动,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很受老年人欢迎。
  老人的情感问题,陈宣山也热心帮忙,村民刘某和老伴因家庭琐事不和分居22年,为让两位老人和好,老陈亲自设宴,将二人叫到家中,细心说服。十几次的谈心,让两位老人感激万分,一个月后,二人终于破镜重圆。
 

责任编辑:戈丽娜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