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八旬老人义诊十二载
        正文浏览次数:185
  2014/12/10 23:29:1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江苏省镇江的丹阳市,只要提起为社区居民义诊十二载的丹阳棉纺厂退休老厂医陈弘毅,便无人不晓。
  今年84岁的共产党员陈弘毅原在丹阳棉纺厂职工医院工作。1999年,陈弘毅从厂医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他开始为社区居民义务测量血压、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做起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使者。
  12年来,他日均步行3公里,问诊10多名病人,最多的时候一天问诊25名。截至目前,陈弘毅及时挽救过120多名老人的生命。今年7月6日,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上公布了7月份“中国好人”候选人名单,陈弘毅被列入“助人为乐”类候选人。
  为了方便社区老人就诊,陈弘毅设置了一个义务诊疗网。这个诊疗网以重病老人家庭为问诊站点,共有30个,覆盖丹阳城18个社区。陈弘毅规定了到各个医疗站点的问诊时间,届时病人们便相约到这个站点就诊,每个点上少则6名病人,多则13名,大多是社区的老人。
  对患有重症及腿脚不便的病人,陈弘毅则坚持上门巡诊,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如云阳镇阜阳一村101岁的张师母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去儿子家过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导致骨折住院。出院后,陈弘毅3个月里坚持每周一次上门指导患者做牵引按摩,精心的服务让张师母没有落下骨折后遗症。
  陈弘毅除了在各站点巡回把脉问诊外,还向社区居民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叫随到,陈弘毅的手机号码成了社区居民的“120”。
  平时,陈弘毅不仅给病人治病,还注重心理疗法,了解病者患病的全过程,包括病人的饮食条件、居住卫生、工作环境等。通过上门家访、交流沟通,让陌生的医患关系拓展到朋友关系,在两者之间学会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病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闲暇时,他会习惯性地惦记他的那些“老病号”,心里总放不下他们。
  丹阳棉纺厂退休老工人徐师傅患有慢性气管炎,天一冷就犯病,陈弘毅多次为他治疗,但病情时好时坏,停止挂水后便咳嗽气喘不止,一度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陈弘毅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徐师傅思想工作,既治其身疾,又医其心病。经过耐心细致劝说,徐师傅终于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顽固的气管炎病再也没有复发。
  陈弘毅长年义务为社区老人看病助人为乐的事迹,感动了丹阳城和镇江市,不仅受到当地居民称赞,而且多年被评为丹阳市云阳镇优秀党员,今年1月又被授予镇江市“大爱之星”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感慨地说:“这些年,我越来越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助人为乐,其实就是帮助他人并快乐自己。”所以他把每次获得先进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市民广场社区居委会,希望能给困难群众提供一点帮助。

责任编辑:李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