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不是因为两次病倒住院,如果不是由于医生再三叮嘱:“要注意休息”。或许,竺达环今天还会像往常一样,每天走村串户,忙于他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文明生态村建设。
在海南海口三门坡镇,110个自然村对竺达环来说,每一个都那么熟悉。今年已67岁的他,曾经在文化站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41年。据不完全统计,他参与或指导过的文明生态村已有80多个;而他组织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普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则实在难以计数。
2005年,是到退休的年龄了,但他退而不休,并在镇干部竺德承、莫诗富的协助下,四处搜集史料、多方核实,最终耗时3个多月,编写了“三门坡镇八大红色资源”,用大理石雕刻塑像图形及文字说明,镶嵌在镇文化广场的文化墙上,作为青少年红色体验教育基地。
“这里有光辉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如果不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就实在太可惜了!”竺达环介绍,他编写的“三门坡镇八大红色资源”包括:琼山区农训所、新湖改编、琼崖特委山心会议、龙凤坡初捷、红色少年连成立、琼崖东北区临时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水战斗、中共琼崖特委关于反“蚕食”斗争的决定等。
当时为核实每一篇史实和细节,他常常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四处寻访,细细打听。有时,同一个地方,他要反复拜访五六次,而且每次都带着相机,一旦发现新的材料或线索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正是因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三门坡镇在建设文明生态村方面也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三门坡镇文化广场,记者注意到,这里不仅有花草、戏台、健身器械和雕塑,文化墙上的文字资料也比较详实:中共琼崖抗日战争期间,三门坡范围内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历在目。
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拆迁搬家,竺达环收藏的大量珍贵史料和照片几乎全部损毁了,只有这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将会长久地保存下去。
三门坡镇镇委书记胡余亨介绍,在三门坡下田湾村和大水村,竺达环还结合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契机,建立了两处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几处重要的遗址在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料,今年春节期间,看起来身体健朗的竺达环突然病倒了,经医生确诊是患有脑梗塞,之后,他又两度入院并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因心疼父亲,老竺42岁的儿子竺德立有时抱怨他说:“平时让你不要东奔西跑的,你还不听!现在还不好好休息?”可是,老竺却说:“革命历史不能忘,革命传统不能丢,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