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
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一首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上世纪80年代。除了唱红了李娜、杭天琪等流行乐歌手外,这首歌还让我们记住了在黄土高坡上打腰鼓的欢快与震撼以及横扫乐坛的“西北风”。
东北大秧歌、黄土高坡腰鼓,这是典型的北方文化符号。20多年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由南至北吹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秧歌、腰鼓等北方传统体育运动却逆流南下,成为粤港澳地区老年人的主打歌、主题曲、欢乐颂,体育文化的融会贯通、水乳交融,得以凸显。
日前,由广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的“中国体育彩票杯”广东省老年人健身秧歌、腰鼓竞赛在广州天虹宾馆举行。在欢快热烈的鼓乐声中,来自全省各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4支腰鼓队和21支秧歌队近450人展开了一场腰鼓、秧歌展示及交流。
普通话都说不好的澳门老太,居然将秧歌和腰鼓玩出彩、玩出极致,令人拍案惊奇。老年人体育运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究竟在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年人的体育世界。
澳门老太无所不爱
秧歌腰鼓热闹起来
日前,广东省老年人健身秧歌、腰鼓竞赛火热举行,数百位参赛选手载歌载舞,将两项传统体育运动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值得一提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支腰鼓队和1支秧歌队获邀参赛,居然也能将秧歌、腰鼓舞得风生水起,令人惊叹:难道这地道的北方特色体育也在澳门落地生根?
记者专访了澳门3支队伍的总领队罗杏冰女士,她向记者描述了这些传统体育运动在澳门的起步、发展的历程,这支平均年龄63岁的“老龄军团”,不少人还在工作,只能抽出闲暇时间练习,但进步神速,令人称道。
在澳门体育界,罗杏冰女士堪称重量级人物。年逾六旬的罗杏冰精神矍铄,她告诉记者,澳门秧歌、腰鼓队成立已有6年,“我发觉老人喜欢唱歌、跳舞,于是借鉴广东老年人体协的经验,组建起了秧歌、腰鼓队;我们在澳门参加比赛每次都拿冠军,都不好意思了;也经常代表澳门到珠海、深圳、广州等地参加比赛。”
本次比赛,澳门3支队伍的成绩相当不错,腰鼓队还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6年前,我们第一次到广州比赛,秧歌队拿了第2名,扭秧歌很活泼,大家越扭越好,也越来越开心。”罗杏冰说。
实际上,在澳门推广秧歌、腰鼓,一开始并不顺利。最初有100多人报名参加,大家平时在体育馆、公园练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些老年人因为怕辛苦、畏难,陆续退出了。
“队员都是60岁左右的人,有些因为体力不够就放弃了。”罗杏冰告诉记者,他们对秧歌和腰鼓的文化有一些了解,还是挺喜欢的,但想扭好秧歌并不容易。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队员都是忙里偷闲活动一下。“队中好多是50多岁,都要上班,有工厂经理、医务人员、老板、文员,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非周末出来活动只能请假,感觉大家都很年轻。”而一些财团老板也乐得资助这支老年运动队,还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这也是澳门群体发展的一大特色。
取经3天归队当教练
苦练2年成秧歌高手
澳门秧歌队16人,平均年龄63岁,是所有队伍中最年长的。虽然一招一式不如广东队员那么专业、娴熟,但富有感染力,大家表现的意识很强,不时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我喜欢扭秧歌,2009年我还专门到山东枣庄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办的秧歌学习班。”秧歌队领队李连珍告诉记者,“学了3天,回去就开始教她们了;2010年10月,我又去上海学了第5套秧歌,就是我们这次参赛的这一套,大家学得很快、很好。”
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传统体育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对民间秧歌、腰鼓进行了整理、规范,定期推出一套新的玩法,难度和观赏性也越来越强。本次比赛, 澳门秧歌队最终获得第8名,她们对这个成绩相当满意。
“在澳门,经常扭秧歌的大概有60多个人,以前有肩周炎、尿糖高的,现在都没有了,家人很支持我,”李连珍边说边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扭秧歌可以穿得很漂亮,衣服上绣着花朵和澳门的标识,很漂亮。”
其实,正如一位队员所说,音乐和体育是属于世界的、没有地域之分。在澳门,秧歌、腰鼓运动的北方文化特色在这里淡化,其运动功能和欢快气氛,成为备受欢迎的关键。
莫笑我是天山童姥
爱美之心乃是天性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年人美起来也不得了。红肚兜、靓衣衫、美发髻……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年过半百的阿姨一出场就倾倒众生,难怪有观众惊呼“天山童姥”再世。
“脸要美,腰要美,鸟还知道扮靓,房子美了住着才舒服;我长得不美,但我喜欢美。”说起秧歌、腰鼓之美,广铁集团老年人艺术团秧歌队领队杨德保妙语连珠,“以前身体不好的,来到我们这里练3个月的秧歌,腰就出来了,胖子也变苗条,额头的愁容也不见了,这(秧歌队)才能留住人。”
杨德保告诉记者,她和老伴漆佑钦分别是秧歌队和腰鼓队的领队,每天和大家一起玩、一起乐,开心得不得了,因此,她对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体会非常深刻。
“以前家里有矛盾的,来到这里扭秧歌、打腰鼓,回去就和睦了,身体好、心情好,儿孙听话,这不就是和谐社会吗?”杨德保笑着说。
广铁老年人秧歌、腰鼓队成立10年来,从最初的10余人,到现在发展到100多名队员,大家克服了队员年龄偏大、场地紧张等困难,坚持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没有工资、奖金,但就是有快乐。”杨老师乐呵呵地说。
“音乐要热闹、欢快、气氛好、有激情。”杨德保说,“我们队伍的口号是:玩得开心,来者不拒。”
老年体育上新高度
康而寿是第一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人递增,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广东省老年人体协副主席、秘书长陈丽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将来要养活2个甚至4个老人,负担非常沉重,“我们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这本身就是对家庭、社会的巨大贡献。”
“我们到全国各地比赛、开会,都像大熊猫一样得到重点保护,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场地、经费、组织等一系列问题都迎刃而解。”一位腰鼓爱好者告诉记者。据了解,有些省份每年用于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高达近千万元,加上体育彩票、中华促进会再支持一些,老年人体育活动红红火火,相当热闹。
198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明年是老体协30周年大庆。
“老年人体育运动虽然很累,但很好玩。”陈丽娟告诉记者,“只要让我们活动,就很开心了,把大家的心思引向社会,才能真正做到康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