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泸州古稀老人花16万元义务修路
        正文浏览次数:290
  2014/12/10 23:29: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平凡的生活中,每天都上演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殷实的背景,只是社会大家庭中普通一员,但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和真切的行动,诠释着社会的真、善、美。
  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云村5组,71岁的古稀老人罗国贤修路的故事,不仅传遍了十里八村,也让广大读者动容。16年时间里,他义务为村里免费修了7公里路。
  义举老人动员全家修路
  “刚开始修路时,我是请人和租用挖土机来挖路基,后来没有钱,干脆自己动手挖。”1月21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云村5组村民罗国贤老人,一边铺碎石一边说:“这些地方的土壁以前全部是红砂石,挖起来很费力,很累人。”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发现,在公路两旁的红砂石石壁上,一条条锄头的挖痕如今还很鲜明,这就是罗国贤用锄头挖公路路基时留下的印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云村是护国镇的一个岩区村,交通不便。10多年前,村里只有一条碎石公路,路况很差,村民出售农产品要步行10公里才能达到目的地,出行难让村民苦不堪言。为了方便乡邻出行,罗国贤一直盘算着从村道旁修一条社道。1996年,罗国贤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向银行贷了一笔款,踏上了漫长的修路历程。
  修路初期,罗国贤租用了挖掘机挖路基,用自己运输竹料块的货车装运铺石块、碎石,工程进度很快。但随着公路的延伸和片石、碎石、人工等支出的增多,罗国贤筹集的修路资金很快就用完了。为了保障修路资金,罗国贤动员全家节衣缩食,把钱节省下来用在修路上。儿子罗勇非常支持父亲修路,把自己在外打工的收入都交给父亲修路。
  此外,家里所种的粮食罗国贤也卖掉了一大半,卖粮食所得的钱也用来修路。对于修路花的这些钱,罗国贤看得很开。他对记者说:“我们在农村,粮食可以自己种,生活上可以节约一点,把钱用来修路才更有意义。”罗国贤的举动让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不可思议,纷纷劝他把钱留着改善生活、养老防病,但罗国贤却态度坚决地说:“你们都不要劝了,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成果16年修路7公里
  “为了节约资金,我常常到这里来挖石头,这些红砂石挖起来很费力。”山里夏天蚊子很多,冬天又特别冷,但做事执着的罗国贤,一旦认准了就绝不轻言放弃。为了尽快把路修好,罗国贤常常天蒙蒙亮就开工,一直忙到深夜。罗国贤一心扑在修路上,干起活来根本顾不上其它事,回家吃饭也常常将两顿饭合成一顿吃。有时候累了,他便停下来就地睡上两个小时,然后继续干。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晃16年过去了,罗国贤已在大云村修了7公里碎石路。其中从大云村连接到天仙镇观音村五组的公路有3.5公里;从大云村六组到瓦窑村二组有3.5公里。据罗国贤的家人介绍,16年来,罗国贤一家先后为修路总花费了16万元左右。对于这些年的默默付出,罗国贤老人一再表示,自己不想出名,只想把路修好,让大家出行更方便。
  目前,罗国贤还在抓紧时间苦干,希望早日修通大云村五组到观音村五组的道路。记者手记山里人的质朴不用渲染
  16万元,对城里人来讲,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几年前可以用它来买一套住房,也可以用它来买一辆豪华的私家车;在农村,对许多农民来讲,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它可以建一幢外贴瓷砖、内部装修装饰俱全的乡村小别墅。可是71岁的罗国贤老人,拿着多年积蓄的16万元,没用来买车,也没用来养老,而把它全部用在了大云村五组的道路建设上。
  对自己这么俭省,对出资修路却这么大方。或许,这样对比之下,根本不用渲染什么,你就能感受到那份暖人的力量。山里人的质朴、勤劳和善良的美德在这里悄悄地彰显,在无声地传承。

责任编辑:李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