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向记者展示“攒”了十多年的设计图纸
如果家里有个老人进行了20多年的创造设计,其中还包括“永动机”,但没有一项成功,您会支持这个老人的“梦想”吗?
宝安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叫俞顺兴。俞顺兴老人的孙女前两天发了一条微博,说爷爷潜心研究自行车20年,有些“新点子”,希望引起注意,这条微博还@了深圳市政府官方微博“深圳微博发布厅”。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宝安,与俞顺兴聊了将近两个钟头的自行车,完了记者正要告辞,俞老伯忙说:“别走啊,还有最重要的没跟你说。”他从包里又拿出了两张设计图,一番介绍后记者才知道,这个叫做“静水池动力发电装置”的玩意儿,其实是台“永动机”。
俞顺兴老人的儿子周先生告诉记者,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就是家里的“宝”,家里人都十分支持父亲搞发明设计,如果经济允许,他甚至想帮助父亲实现这些设计。
20年坚持设计自行车
昨日,记者在俞顺兴儿子周先生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俞老伯,他彬彬有礼地主动跟记者握手。等坐下来,他没唠二话,从黑色公文包里取出厚厚一沓A4设计图纸,直接切入正题:自行车。
老人给记者摊开了他这20年来设计的自行车图纸,厚厚几十张A4纸,每一张图纸上都工工整整地画着图、写着说明,还留了日期时间。“省力”和“安全”是老人家设计的出发点,比如他设计了一辆防摔自行车,大致上跟一般的自行车差不多,但前轮变一个为两个。除此之外,老人的设计还有双发条助动车、自动轮增速车、行星变速车。
俞老伯并没有把自己的设计范围局限在自行车上,他还设计过起重机。市区禁电动车,导致送水工送水困难,老人还因此设计过送水自行车,通过方法把两辆自行车组装在一起,一套这样的送水自行车一次能运8桶水。
他还设计了一个叫做“静水池动力发电装置”的动力设备,通过滚筒将浮力转换为运转的动力,“这比普通水力发电好的是不用水动”。俞老伯说,他很喜欢动脑筋,“如果有需要,要我一个月动十个脑筋(意即搞十项创造)都行。”
全家大小支持老人搞发明
对于作图,俞老伯毫不马虎,什么结构角度多少、长度多少,他都在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来,而且张口就能背出来。他称现在留下的图纸是1999年以后的,算下来,总共设计了五六十款自行车或配件,现存的有30多张。
设计了20年的自行车图纸,俞老伯也想过投产。他曾联系过深圳一家著名的自行车生产厂家,当时拿过去的就是“防摔车”,但因这车在前面设计了一对排轮,间距有30厘米,厂家的回复是“窄路走不了”,最后没了消息。
俞老伯告诉记者,他主要是想把智慧贡献给社会,但不指望靠这些发明设计挣大钱。“即使我有生之年它们没生产出来,我也会继续设计下去的。”
“家里人都很支持老人搞发明创造。”周先生说,父亲是家里的宝,子女、孙子孙女们都很孝顺他,在家里,就周先生跟父亲聊发明聊得最多。周先生自责地说:“如果不是做生意亏了,我想帮我父亲实现梦想了。”
俞老伯的孙女也对记者说,爷爷今年86岁,身体还很好,这是全家人的福气,如果能帮他加工生产这些设计发明,哪怕不成功,老人也一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