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料峭的早晨,陈义惠带着大妈健身队,准时出现在建邺区香山路社区广场,压腿、拉筋……40分钟下来,脸不红气不喘。这套操是她自创,退休前当过幼儿园园长;如今年过7旬,又带着一群“老小孩”练操,奥体周边的老人都爱叫她一声“陈园长”。
爱扮靓的72岁奶奶
鲜红外套、橘色头发,皮肤白皙;锻炼时,露出一件蓝色的毛衣,护脖子的丝巾也是俏丽的红。第一次跟陈园长见面,她自曝:“72岁啦!”别人表示吃惊,老人顿时乐得大笑:“很多人说我看起来只有50多岁。”她透露孙女外孙都快大学毕业了;当年儿女工作忙,就靠她一人带俩娃。
陈义惠原是省建工局下属木材厂幼儿园的园长,为了做一位称职的奶奶,没到退休年龄,她便请辞。“专心在家带宝宝,外孙也一起照料。”事多、烦神,却没影响陈义惠的好气色;借着幼儿园长的经验,她给两个宝宝统筹安排,吃饭积极、学习努力,一个赛一个的健康。
也因为当过一园之长,她坚持有好身体才有干事的“本钱”。每天早起锻炼;爱打扮,口红、画眉,一个不能少;穿着整洁、偶尔时尚。人家72岁自称老奶奶,她从不“服老”,任何时候,都要漂亮,“每天照镜子,觉得状态好,心情更好!”
爱动脑筋的领头人
当年退休不久,陈义惠看山西路少年宫一位老师做了一套健身操,“马上着迷了。”回家后,爱动脑筋的她活学活用,又将电视里播放的一批健身舞动作录下来,与之前看过的健身操糅合。
花了几个月时间,她最终自创一套健身操,能练到各个部位、穴位、五官,“总共有50多个动作,认真做完要40分钟左右。”不仅自己练,她还招呼邻里一起练,“开始我带头在前面练,一边做,一边喊口令。”很快,她发现喊破嗓子,还是有老伙伴觉得听不清;回家琢磨了两天,她自己录音、配上音乐,录成伴奏带,带上录音机,大伙都说好。
除了几年前出了一次车祸,练操期间,陈义惠近十年没生过病。“车祸时左手和右腿都不能动了。”她回忆,为了尽快恢复,病休时,她也没忘记锻炼,“左手不能动,让家里人把毛巾剪成两半,右手攥着半截毛巾,继续慢慢活动慢慢练!”
爱教人跳操的志愿者
很快,康复后的她回到广场上。“老小老小,老了反而更需要照顾,更需要健康!”跟小区里家家户户熟了,陈义惠发现,不少人才50多岁,内退后,宁愿天天“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扑克,却懒得出门。
跟社区主任廖菁聊到这个情况,主任建议她发挥自己的专长,“吸引更多人出来健身,身体好心态更好!”后来一段日子,看到小区里闲得无聊的老人,热心的陈义惠主动上前示范,“教会了大家一起练,开心!”现在这支自发形成的健身队,已有近30位伙伴,来自奥体周边各大社区。
锻炼时间也有讲究:无论酷暑寒冬,固定在早上8:30到9:15间。“太阳晒过风吹过,这时空气质量最好,又能照顾到有人家送小孩上学”。队里年龄最大的85岁高龄,最小的才40多岁。遇有刮风下雨天,大家就到紫鑫中华广场5栋一楼坚持练,社区给队里支持了20平方米的大厅。
每次跳完健身操后,爱唱歌的陈义惠还要带着大家一块儿练歌,《夕阳红》、《让世界充满爱》等,歌词也抄好贴在墙上。廖菁发现,又吸引了一批老人加盟。“小区里不少中年人也被陈园长带动了。”廖菁说,如今,香山路社区爱杺树居家服务中心里,陈义惠成了志愿者团队的主力,“带大家练好身体,就是最好的志愿服务。”
爱雪中送炭的热心人
60岁的侯彩霞原本体质差,走一点路就喘,跳了一年操,不仅感冒少了,浑身轻松愉快;最近老母亲病危住院,她也有精力照料好老人,一大早还从医院赶回来坚持跳操。
年近七旬的卞玉花,2008年住院动了一次大手术,整个人又黄又瘦,腰也直不起来;加入这支队伍三年来,风雨无阻。昨天记者见到她,气色很好:“前段时间回老家一趟,没想到血压高了;回来练操一个星期,又降下来。”
陈义惠说:“可能当幼儿园长照顾小孩子惯了,也有照顾人的习惯。”
老友们记得她最爱说一句话:“有缘才到一起;要多想着雪中送炭,少想着锦上添花。”
一位队员两年前动手术,孩子也不在身边;陈义惠清晨冒雨买来乌鱼,煨汤送过来,“我当时感动得眼泪直掉。”
陈义惠说:“人都会老吧?我一直想,不能老了就懒了、废了;要给自己争口气。”跟老人们交心,“想不讨嫌?想给孩子继续做贡献?从坚持锻炼天天跳操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