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沧州“老路”义务修路30年
        正文浏览次数:222
  2014/12/10 23:29: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老路”修路很开心。 张彩平 摄

    每天忙碌在村庄的小路上,光铁锨就用坏了11把

    □本报记者 姚文靖

    通讯员 宋月辉

  

    一辆普通三轮车、一把铁镐、一把铁锨,还有一位施工人员,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王林村村东的这条没有名字的小马路,近日开始施工维修。“天暖和了,地冻得不是那么硬了,可以开始修路了。”施工人员叫庞洪海,30年来,他脚蹬三轮车、自行车,义务修补着乡间的土路,从30岁的小伙子一直到现在的白发老人,村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尊称他“老路”。

    走进王林村里,只见路面虽大都为土质,却未见明显的坑洼,低洼处都被填上了渣土和碎瓷片儿,显得平整而结实。“这要归功于‘老路’的付出,从30年前到现在,他一直在修。”王林村党支部书记张仁海对记者说。

    庞洪海今年62岁,身体依然硬朗,看上去比同龄人还要精神很多。古铜色的皮肤、满手的老茧诉说着他一生的付出。说到修路,他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件小事。

    “村内、田野里的道路90%都是土路,由于车辆辗轧,经常变得坑坑洼洼,一遇雨雪天气,路面泥搅水,简直无法通行。”庞洪海回忆说。“能不能想法让路况好一点儿呢?”庞洪海骑着一辆自行车,后来买了一辆三轮车,带上铁锨、铁镐等工具,开始义务修路,一晃30年过去了。

    30年来,“老路”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会骑上车子带着工具,在村内村外巡逻,发现路面不平,就下车修,往往一干就是两个小时。每当临近傍晚,还要加晚班接着干。

    记者看到,他所修的两条土路很有特点,都是中间高、两边低。“这样雨雪天路面就不会存水。”“老路”说遇到雨天,他总是撑着雨伞到路上看守,害怕有重车路过轧坏路面。30年来,他每天就像个巡路工,看见路面上有坑就去填平夯实,光用坏的铁锨就有11把。

    “他修路这么多年,从来没跟村里要过一分钱,都是自掏腰包。”村民们说。2008年春,庞洪海所修的村西那条路上,有一座小桥坏了,他就从自家拿出钱,买来砖、沙子、水泥,搞了一个春天把桥修好了。

    近几年,村里的路好走多了,庞洪海又开始修邻村的路,修外乡镇的路;不仅他自己修,家人也帮着修。30年来,在周边村庄、周边乡镇的路上,经常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

    老人多年如一日坚持修路,个别不理解他的人说他太傻了。“其实也没啥,就是让过路的人减少麻烦,让大家走得舒服。人活一世总要给大伙儿干点啥。”“老路”这样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66岁老人自学成才 每天创作8小时5年成根雕达人
  • 2015/5/19 15:03:28
  • “义务理发活雷锋”范兆宏
  • 2015/5/5 15:16:27
  • 定州73岁的“广播爷”义务广播21年
  • 2015/5/5 14:59:50
  • 30年圆梦老年大学--记86岁拄杖老太李淑奇的漫漫求学路
  • 2015/4/27 15:27:32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