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既不是养路工,也不是环卫工,但在过去的25年里,他坚持无偿对村里一条1500米长的路及其他道路进行义务养护。这位老人,就是济源市轵城镇柏林村92岁的李道贵。
瘦瘦的,背稍微有点驼,穿着朴实整洁,精神矍铄,正拿着铁锨在维护路肩。3月17日,记者见到李道贵的时候,真不敢相信,92岁的老人还有如此硬朗的身体。
老人讲:“20多年前,这里只有一条大深沟,将村里与外界隔开。村里人出不去,外面人进不来。到了夏收秋收,那些拖拉机、收割机就更甭提了。”
要想富,先修路。时任生产队长的李道贵召集村里老少,号召大家集资修路。耗时两年多,这条1500米长的柏油路终于修成了。“有了路,骑摩托车一哧溜就把孩儿送学校了。”“收麦时,收割机直接就开地里了,再也不用拿镰割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修路带来的好处。
修路不易,护路更难。一次雨后,路面发生轻微塌陷,李道贵在第一时间扛着铁锨出门,从沟下搬来一块块石头,再一锤一锤打碎,用碎石将路面垫平。这一修,一下子就是25年。村民李战和说:“如果不是老人每天不停地修补,真不知这条路会变成什么样子。”
村里人都认为他该歇歇了,没想到他又揽下了“新工程”——路旁一条长长的排水沟,逢刮风下雨,常会被树叶和垃圾堵塞。为了清除垃圾,老人经常跳进沟里,铁锨铲不动的用手搬,扫帚扫不净的用手抠,确保了排水的通畅。
李道贵说“只要我还活着还能走,就一直修下去”。
护路不易,一气儿坚持25年更不易。李道贵老人铺平的不仅是乡亲们脚下的路,更是乡亲们心中一条饱含着温暖与情谊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