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耄耋老人的艺术心愿
        正文浏览次数:284
  2014/12/10 23:29:37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一位81岁的老人,为了完成毛主席、周总理的嘱托,毕生致力于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并凭借独创的“假声位置真声唱法”享誉国内音乐界。她就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音乐剧学院院长、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武秀之。7月7日,由省文联、省音协等单位主办的武秀之“三合一”理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省内外音乐界的专家学者对这位老人的艺术造诣进行了高度评价。   提起武秀之,很多人都会说她是为“三结合”而生的。用武秀之自己的话说,“三结合”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她的嘱托。1959年,在武昌洪山宾馆的晚会休息期间,毛主席对武秀之说,“立足于民族的基础上,吸取西洋的唱法是民族化;如果立足于西洋的基础上,那就不是民族化,而是化民族了”。在1979年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武秀之从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赵沨口中听到,周总理生前讲过:“现在音乐舞台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三种唱法,一种是西洋歌剧的‘茶花女’,一种是民族歌剧的‘白毛女’,一种是中国戏曲的‘七仙女’,这三种唱法可以互相学习嘛!将来也许你们这‘三女’合作以后,会产生新的什么女。”   正是为了实现这份重重的嘱托,武秀之30余年怀着对声乐艺术的痴恋,抱定了“三合一”的理念,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逐步形成了声乐教学“三合一”、技能教育“三合一”、办学体制“三合一”等多项理念,对我省的音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音乐学家、评论家居其宏评价,“三合一”为歌舞剧、音乐剧等指引了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我们应该走下去。   在武秀之的带领下,一批探索性实验剧目如《第一百个新娘》、《中国蝴蝶》等令国内外音乐同行惊讶。著名乐评家田青曾对武秀之的教育成果表示震惊,他说,“假如一个人可以这样唱,你可以称他是‘天才’。但有意识地按这种模式去培养,而且种一棵活一棵,就不得不让你佩服这位武秀之:亏她能做到,亏她能坚持下来。”   这些高度评价在7月6日晚的武秀之教学成果展演音乐会上得到了更充分的佐证。当晚的音乐会座无虚席,武秀之教授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登台献唱,《茶花女》《白毛女》《红灯记》《花木兰》等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作品让观众如痴如醉。   从事教育工作60年的武秀之如今依然耕耘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她说,自己亲身感受到了音乐事业的变化,也在为河南音乐人才的培育深深思考着。“我们不能光坐那儿发牢骚,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现在很多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毕业就散了,形成不了合力,应该有一个融教学、创作、舞台实践为一体的机构,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