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季老弟,村里东西路上有个路灯的灯泡坏了,你有空找个人来修一下。”“好的。”日前,在曲霞镇朱圩村,李大爷发现路边有一盏路灯坏了,急忙跑到季金元的猪舍,向他反映情况,季金元爽快地答应了。喂完猪,季金元打了个电话给电工,等电工到了,他们两人找到了那盏灯,果真,破了的灯泡碎玻璃撒了一地。季金元告诉记者,自从为村里专杆专线的安装了路灯后,每每有路灯坏了,村民都爱来找他解决。
风雨创业路 终见彩虹
今年已经64岁的季金元是朱圩村的养猪大户,他告诉记者:“养猪,是我一直坚持和做得比较成功的事业。回忆起我的创业致富之路,只能用‘坎坷’来形容,不过,终于苦尽甘来。”
1978年,季金元从部队退伍回乡,在村里的工厂做工。“那时候,工资很低,四口之家全靠我一人的工资生活,经常是揭不开锅。”季金元告诉记者,看着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他狠下心去上海做生意。“那个年代,还叫投机倒把,每天都要小心翼翼的。”季金元说,在上海挣了点小钱后,承包了5条船,搞运输,没想到出了事故,有两名船员遇难,为此,季金元赔光了所有的积蓄。
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回到家,种大白菜,结果精心伺候的白菜不“抱心儿”,口感也不好,销不出去,赔了。之后,季金元栽培银杏林,但因当时银杏树不值钱,又赔了。
之后,季金元承包村里的砖窑,到了2005年,全市开始清理土砖窑,砖窑被拆除了,他随即承包了砖窑所占的那块地,建起了简易猪舍,搞养殖。他说:“2005年开始养猪,投入了30万元,这些钱全部都是借来的。”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精神,他很快适应了养猪的艰辛。
很快,季金元意识到,养猪不仅仅靠吃苦,更重要的是靠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在购进了第一批仔猪的同时,他也买了大量的书籍,白天给小猪喂食喂水,晚上趴在猪舍旁,一边呵护小猪、一边看书研究猪的习性。几个月下来,付出了辛苦的季金元对猪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母猪护理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我的养猪场能养400头猪,全年1000多头的出栏量。刚开始时,搞自繁自育,后来顾不上了,就抓小奶猪养,第三年债就还清了。”季金元告诉记者,“除了养猪,我还承包了近50亩田,搞机插秧试验。”
一颗党员心 热衷公益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季金元开辟了一条养殖致富之路,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猪大户,也成了致富路上的领头雁。致富之后的季金元不忘乡里乡亲,多年来一直坚持为村做贡献。
“这年头,有钱的人不少,但是愿意拿钱出来做好事的人不多。”朱圩村支部副书记封晓虎告诉记者,“季金元就是个愿意自掏腰包为村里做好事的人,他帮了我们村不少忙。”这几年,季金元花了2万多元捐赠村里160只垃圾箱,花了近4万元专杆专线安装了路灯19盏,花了近7万元修了一条路。
“我是一名党员,谈不上为国为民,只是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好事。”季金元说:“朱圩村是我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有能力我还会继续为村里做事,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季金元的妻子刘书华也已64岁,她告诉记者,全家都很支持季金元的公益事业,“看到村里一天天变美,我也很高兴。”
“自从村里的路修好了,出行更方便了;装了路灯,村里更亮了,晚上,大家吃完晚饭后都喜欢出来散步,村里变得比以前更热闹了。”村民黄秀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