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3位老人的风筝故事
        正文浏览次数:758
  2014/12/10 23:31: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东楚晚报“相约春天·风筝会”活动的消息发布后,很多风筝爱好者希望通过风筝会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下陆区邓秉信、王治国、谈云清3位老人,或专注于制作动物风筝,或对于制作风筝留下厚厚的心得,或在网上与全国的风筝爱好者交流,演绎着自己的一段精彩故事以及风筝情缘。

 

    12年时间

 

    制作200只动物风筝

 

    老鹰、蝴蝶、龙……走进邓秉信老人的家,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动物风筝展览馆。“像这样的动物风筝,我制作了200只左右。”昨日,邓秉信老人指着墙上栩栩如生的老鹰,十分自豪地说。

 

    邓秉信今年75岁,家住下陆区铜花山庄小区。平时一有时间,他就和几位放风筝的好友到下陆广场或有色足球场放风筝。现在,他俨然成为附近的一位风筝名人。

 

    邓秉信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右腿因病经常疼痛不已。医生建议他多参加锻炼,于是在1998年,他就跟着同事王治国老人一起放风筝。

 

    刚开始放风筝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现在,邓秉信制作风筝、放风筝已到了痴迷的地步。“制作风筝太执着了,叫他吃饭也不吃,经常做到深夜。”老伴心疼他的身体虽然有些抱怨,但是看到邓秉信老有所乐,还是非常支持。“反正他退休了也没事做,也算是一种休闲娱乐吧,看着他把风筝放起来,我也很高兴。”邓秉信的老伴说。

 

    让邓秉信最难忘的一次是在2008年,为了庆祝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他在下陆广场放了一只长达208米的“串风筝”。“当时放起来特别好看,前面还有一个龙头,旁边的人都在看,有些骑车的人也都停下来看。”说着说着,邓秉信陷入回忆中。

 

    “这些风筝好看吧,其实都是废物利用,通过买菜收集的塑料袋做的。”邓秉信说,他所做的风筝除了骨架是竹子外,其他主要原料就是塑料袋了。

 

    “退休了经常感到无聊,放只风筝,和朋友们交流一下心得,生活就会有滋味。希望黄石喜欢放风筝的人会越来越多。”邓秉信说。

 

    14年时间

 

    写下一本风筝心得

 

    翻开王治国老人所记录的“风筝心得”,记者发现,里面记载了各种风筝制作的方法、尺寸,以及放风筝的技巧心得。“这些心得还要留给我的孙子、重孙子。”王治国告诉记者。

 

    王治国今年70岁,家住下陆区新村。1996年,他开始放风筝,如今制作风筝经验丰富。14年来,通过放风筝,他还结交了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只要天气好,他们天天都会去放风筝,如果有人有事去不了,还会打电话向另外两人请假。

 

    记者发现,王治国的家里到处都是风筝。他说,自己所做的风筝品种就有10余种,数量更是多得惊人,其中“串风筝”一个品种就有2000只左右。“还有很多风筝都送给了左邻右舍。”王治国说。

 

    王治国经常和朋友们交流制作风筝的心得,他们一起研究,还做出了一个骨架可以拆卸的风筝。去年4月,他和邓秉信、谈玉清三人比赛做龙头风筝。当时约定在7月份之前做好,结果在6月份,他们都做好了。

 

    盘鹰风筝是王治国近期最感兴趣的一种风筝。据介绍,这种风筝是现在全国最流行的一种,但是在黄石还没有流行起来。“谈云清是制作盘鹰风筝的高手,他画的鹰就像真的一样,他还经常上网和网友交流制作风筝的心得。”王治国说。

 

    王治国告诉记者,他做风筝、放风筝这14年来,感到最遗憾的事就是黄石没有正式成立“风筝协会”。

 

    网上“晒”风筝

 

    交流风筝制作心得

 

    “看,这是我做的风筝,我把它拍下来放在网上,全国的风筝爱好者都可以看见我做的风筝。”昨日,谈云清指着电脑屏幕对记者说。

 

    谈云清今年60岁,家住下陆区有色足球场附近,他制作风筝已有8年时间。现在,谈云清已不满足于和周围的朋友讨论自己制作风筝的技巧了,而是将自己的风筝照片发到网上和全国的风筝爱好者一起交流。

 

    “我一般是到中华盘鹰之家论坛和网友进行交流,在这个论坛,大家主要是交流如何制作盘鹰以及放盘鹰的各种技巧。论坛里有很多高手,我还要多向他们多学习。”谈云清说。

 

    谈云清是制作盘鹰风筝的高手,他家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盘鹰风筝。“现在盘鹰风筝全国做得最好的就是武汉的几位老师,他们做的盘鹰风筝可以在空中翻身。”谈云清介绍。

 

    谈云清告诉记者,他制作的盘鹰风筝有两种,一种是鹞子,一种是鹰。鹞子身形与鹰相比较瘦弱,而且翅膀是那种椭圆形的,而鹰的翅膀比较直。

 

    由于某些理论知识的不足,谈云清说很多盘鹰风筝的飞行动作和技巧,他还没有掌握。他希望有机会可以到武汉,向盘鹰制作大师讨教学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九旬夫妇相拥去世 演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2015/8/3 14:54:15
  • 一对耄耋老人的幸福生活
  • 2015/6/24 14:56:09
  • 一篇真实的外公育儿日记,让年轻父母看到老人的不易|面对“带娃老人”,挑剔不如感恩
  • 2015/6/23 15:19:22
  • HWATCH的智能手表新玩法:服务中老年人
  • 2015/5/20 10:43:54
  • 人老了该怎么办 一群老人的实在话
  • 2015/5/13 10:19:26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