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江苏网2月29日讯 说到书法,那自然少不了笔墨纸砚。而年过六旬的张效涵老人无需这些文房四宝却照样可以写出精美的书法。每天清晨,市区箭鹿广场总能看到这位奇人“挥毫泼墨”,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
木棍为笔,清水做墨,而广场上的大理石路面就是上好的纸张了。起笔熟练,行笔流畅,收笔自如。片刻间,一行行刚劲有力的大字便跃然地上。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的唐宋诗词,这些都是张效涵书写的内容。线条强劲有力,运笔行云流水。这样别致的书法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据了解,张效涵今年已经60岁了,是新沂人,四五岁时受父亲的影响,一直对书法情有独钟。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全国各地搞工程,但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放弃对书法的追求。
由于工作关系,张效涵平时就在工地沙土上,用手指划,遇到名人的题字和对联,他都要记下来,写在日记本上,空闲时间认真学习。
后来,老张干脆找来一根拖把柄,绑上一块海绵,制成了一支大笔。一有空闲就到附近的广场上沾水练字。时间一长,这书法是越写越好,而老张自己无论到哪里都会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张效涵介绍说,他在南京建设地铁期间,就在鼓楼公园写了两年的字,每天或者清晨写,或者晚上写,每次都围了很多人,令他高兴的是,南京大学很多学生也都纷纷仿效他,用大毛笔跟着他学习书法。
如今,练习“地书”已经成了张效涵人生中一件最快乐的事。心情愉悦了,身体强健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充实。张老说,是书法给了他一个幸福的晚年。
作者:孙军贤 编辑:陶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