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老人也爱玩 七十后不输70后(图)
        正文浏览次数:508
  2014/12/10 23:31:4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长城社区的老人深情放歌。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雷丹) 建立起三百多人的健身大团队;筹办金婚大典,让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第一次穿上婚纱,接受众人的祝福;出版社区刊物《百花》二十多期,记录下老人幸福晚年的点点滴滴。这群居住在福田区长城社区的老人,即使平时要忙着带孙儿孙女和操持家务,也用自己的主张演绎了“夕阳无限好”的另一番天地。 

  老人的队伍很庞大 

  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丁振邦和卢国信老人虽然住在长城社区多年,但在快乐广场成立之前,他们彼此还是陌生人。2006年,73岁的丁老召集了十几位老人每天来到社区公园,或伸展拳脚,或引吭高歌,或起舞练操,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快乐广场。后来逐渐吸引老人加入,如今已发展成为381人的大团队。丁老自豪地说,“这里的老人流动很大,这些年来,穿过"快乐广场"队服的老人起码有千人呢。” 

  69岁的卢国信是长城社区文体协会会长,他会用电脑,拍照、摆弄音响样样行,且干劲十足。他精神饱满的样子让人难以想象他曾经两次做过肝移植手术。“2002年,我由于肝硬化做了肝移植手术,成为深圳移植肝的第一人,但由于肝源供体不好,我在两年后又做了次手术。经历过两次生死折磨后,我加入了这个团队,现在越干越觉得年轻呢!” 

  卢国信退休前是核电工程师,加入长城社区的老年社团后,他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现,成了社团的技术总监。 

  老人的创意不输年轻人 

  老人们自娱自乐,除了跳舞、唱歌、打拳,还有什么其他花样吗?当然有。丁振邦老人的创意不断:新年搞一场龙年生肖会,让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重温“生龙活虎”的岁月;筹办金婚大典,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生平第一次穿上婚纱,接受亲朋的祝福和鲜花,感动得热泪盈眶;办一份社区老人自己的刊物,大家的欢声笑语都变成了文字和照片,平凡的幸福因为有了这份见证而显得更加美好。 

  丁振邦说,老人是社区文化的主体,而社区的文化建设不是纯粹地让老年人唱唱跳跳的肤浅理解,应该是让老年人活得有品位,有尊严,有思想。丁老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他自己身体力行,创作的“我在党的心里”、“国旗升起”等歌词,获得了“感动中国·全国新创词曲大赛”多项奖励。同时,他还经手创办了社区“老年艺术学院”、“老年画院”和“社区老年健康学院”,并先后编辑、出版了25期社区刊物《百花》双月刊。 

  如今,丁老有了新目标:带领老人打造社区文化的样板工程。“我已经写了关于建设社区文化的建议,我们继续进行探索,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加倍努力!”他还补充说,“很多深圳的年轻人都说没有幸福感,那就让老人带头,老人幸福了,家庭就幸福了,更多的年轻人就会觉得幸福了!” 

  作者:雷丹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