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滦县退休老人热衷楹联创作
        正文浏览次数:468
  2014/12/10 23:31: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滦县的退休老人陈发

  滦县的退休老人陈发对诗词和楹联有着浓厚兴趣,其作品已积累了几万字,内容包括滦县沧桑巨变、游览随感,风土民情……但在他笔下书写的最多的还是滦州古城变化的楹联佳句。

 

  2010年4月,当破旧的老城实施大规模拆迁改造,人们做梦也想不到古城变化如此之快。富丽堂皇的明清建筑群,宽敞笔直的景观大道,高楼耸立的新民居,不到两年时间自己家乡这片故土就发生了这么大变化,怎能不让陈发诗情大发,借以抒怀呢!

 

  2010年10月,当滦州古城样板区建成对外开放之际,陈发和自己的同学故友一起观街赏景,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是别具特色的楼台亭榭,小桥流水,古典四合院和阵阵秧歌唢呐声。陈发触景生情,回到家里他饱蘸笔墨,把对滦州古城建设者的赞誉,对旅游前景的期望全部以楹联形式表达出来,他满怀激情地写道:“滦河古邑文峰塔,谁来揽胜?濡水新川黄洛城,我去安居!”短短两句,反映了陈发内心世界对古城建设者胆略和气魄的赞誉。本县的同行们看到陈发创作古城变迁的多幅楹联,都说他的作品用词考究、对仗严谨,无不拍手称道。

 

  2011年12月份,当古城发起对景区景点面向全国征集楹联活动后,陈发既是此项活动的支持者也是热情参与者。为了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城景点楹联,陈发一连几天寝食不安,投入全部精力进入楹联创作,共写了40多幅楹联,个别景点写了不下两三幅,以供评委筛选。在创作“文星塔”和“滦州起义纪念馆”两幅楹联过程中,熟悉本县千年文化历史的陈发几经斟酌,颇费心力,最后一气呵成。“登阁访群英,问夷齐让国,复振关学,长城抗战,凤凰涅槃,往古来今文脉盛;凭栏飞逸兴,春濡水源长,木兰围场,避暑山庄,渤海春讯,青山绿水如画屏。”短短58个字囊括了诸多历史典故风情,形象地刻画了作者登高望远对中国历史的感叹。“逢盛世,祠宇耀民魂,万里江山抬眼望;看今朝,惠风酬壮志,八方神骏驾长车。”则深刻反映了后人对先人的尊崇与敬仰及对未竟事业的豪情壮志。

 

  事实上,在滦州有不少类似陈发这样热衷楹联创作的老同志,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刚从一线退休的领导干部。楹联征集期间正值岁末年初,寒冬腊月。有的顾不上置办年货,在家埋头创作;有的冒着凛冽的寒风,从乡下骑自行车几十里把手稿送来,那种不辞辛苦认真负责的劲头着实让人感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同志,他们都像陈发那样对古城复建充满希冀,对未来的旅游市场充满期盼,以楹联这种特殊形式,表达了全县人民对新生活的感悟。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叹为观止
  • 2015/11/5 13:57:59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