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烟台110岁老寿星光棍节庆生
        正文浏览次数:234
  2014/12/10 23:31:5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况是一位110岁的老寿星。在11月11日这天,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埠前村的杜彩荣老人迎来了她110岁生日。除了老人儿孙和同村村民前来祝寿外,龙泉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安德利地产也为老寿星送上了生日礼物。五层高的生日蛋糕前,满满一屋人为老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长寿明星喜迎110岁生日
  生日宴会安排在老人的孙子家,住在同村不远处二儿子家的杜彩荣被安排乘车到孙子家门口。老寿星穿着镇政府为她量身订制的红缎掐丝棉袄,头上的帽子和围巾是成套的,黑色底子上绣着粉色的小花,镶着白边,看上去很时髦。车门一打开,两个孙女就抢先上去扶住了奶奶。老人裹过脚,但现在还可以自己拄拐杖行走。面对现场多部照相机、摄像机,老人神情淡定。
  从镇里到村里,都为老人准备了红包和礼品。老人的几位孙子孙女也给奶奶包了红包。龙泉镇主要领导为老人送去了2000元的红包和五层大蛋糕;在这个“长寿村”附近开发楼盘的安德利地产领导也带来了安德利集团的明星产品:液体果胶和固体果胶礼盒。礼品满满地摆了一桌子,五层高的蛋糕前,老人双手合十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儿孙们生活幸福。
  杜彩荣老人现在行动自如,虽然眼有点花,耳朵也有些背,但头脑清醒,一辈子没怎么生过病。她的老伴离世多年,她一直和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老人一生养育子女5人,目前在世的只有二儿子和小女儿。老人有孙子、外孙19人,老人现在已是五代同堂。
  100岁时还自己做鞋
  照顾了母亲45年,二儿子曲广武特别了解母亲的生活习惯。他觉得母亲有三个特点非常突出:一是她非常勤劳,二是她脾气好、心态好,三是有啥吃啥,但一辈子没生过病。
老人没出嫁时,在家里是当男劳力用的。每年过年,父亲给家里的孩子买新衣服,总是让她第一个挑,因为她是家里干活最多的闺女。嫁过门以后,丈夫曾是石匠,外出给人凿石磨,一天能挣9斤苞米,全家人的口粮就够了。为了让丈夫有时间出去务工,家里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包了。1958年修水库,她作为整劳力在工地上驮石条,看得村里的男人们都佩服。长年的重体力劳动,却让她的身体非常好。直到上世纪70年代,老人才不上山干活了。90多岁时,她还能坐在小院里帮着孙子剥苞米、摘花生。1 0 0岁时还能自己洗衣服,缝缝补补,因为小脚买不到鞋,那年,她还给自己纳了一双鞋。
二媳妇曲承芹记得,当时老人孙子孙女多,她都是挨家上门帮着干活。谁要是不用她,她还会假装生气。
  爱吃零食心态特好
  全家人都觉得杜彩荣老人心态好、脾气好。和二媳妇一起住了45年,两人从未红过一次脸。大孙子媳妇杨术波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老人的大儿子活着时是村里的支书。那时,谁家闹离婚是要大队批准的。杜彩荣就经常教育儿子,不能随便批准离婚,她迈着小脚去别人家里做工作,调解矛盾,能把怒气冲冲的两口子一气儿说得脸通红,向她保证也不离婚了。
  老人爱笑,直到现在耳朵有些背了,眼睛也花了,还喜欢拉着重孙子的漂亮女朋友拉家常,聊过去的事。她还会替重孙子说好话,劝姑娘早早嫁过来。
  二媳妇曲承芹觉得老人的饮食没什么特别,跟他们吃的区别不大。要说有啥特点,就是小米粥一直没断过,也很能吃零食。杜彩荣生活很规律,每天早睡早起,中午吃完饭再休息一会儿。每天早饭,老人就是一碗小米粥加一个鸡蛋。包子饺子面条,老人都喜欢吃,主食方面爱吃米饭,不吃馒头,因为觉得“噎得难受”。
  最厉害的是吃零食。儿媳妇说,老人从早起嘴基本不闲着,从饼干、糖果、花生奶到各种点心水果,几乎是不间断地吃。只是老人早已换了假牙,嚼得又细,所以吃得很慢。家里儿孙们都喜欢给老人买零食,啥好吃买啥,老人却从没吃胖过。
  龙泉镇是个长寿镇
  据了解,龙泉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镇”,镇上100岁以上的老人有9位,90岁以上的有210位,80岁以上的有1630位。杜彩荣所在的埠前又是镇里有代表性的“长寿村”,村里有80岁以上老人21位。杜彩荣老人度过了110岁生日,也成为牟平的“长寿冠军”。
  龙泉镇镇长吕孝良介绍说,龙泉之所以寿星多,是因为这里有其天然的环境优势:这里北临大海,南倚昆嵛山,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龙泉的温泉也是一大特色,温泉水水质优良,是养生休闲的宝地。这些特有的资源,近几年引来了多家国内外商家来这里开发旅游及房地产项目。
 

责任编辑:戈丽娜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烟台王芳:照料99岁瘫痪老人4年如一日
  • 2015/4/21 11:04:39
  • 烟台市七旬老人宋乐胜退而不“休”传播正能量
  • 2015/2/9 15:29:26
  • 烟台莱州:八旬老人王崇进义务理发二十年
  • 2015/2/2 16:19:57
  • 文化老人:110岁周有光笔耕不辍 103岁杨绛出新书
  • 2015/1/15 10:33:48
  • 孙惠敏约法三章孝敬老人
  • 2014/12/10 23:37: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