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陶然亭公园新景:老年人学跳新疆舞
        正文浏览次数:534
  2014/12/10 23:32: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天山雪莲”舞蹈队在陶然亭公园跳起新疆舞

 

  上午十时许,陶然亭公园西门口的月季园广场上,二十多号人着清一色新疆舞蹈服,伴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欢快旋律,时而晃头移颈、扬眉动目,时而拍掌弹指、抬眉相望。“天山雪莲”舞蹈队一天的娱乐健身开始了。
  领头的是位肤色偏黑、略显消瘦的男子,年龄在五十岁上下,一身维吾尔族同胞的打扮,还特意留有一撮小胡子。满脸堆笑的他,双肩精准地踏着节拍,利落快速地抖动着,如同开合的双唇在说话,双手还不时抬起来打拍子。他是专业舞者,还是维吾尔族同胞?两者都不是――孙群林是正经八百的老北京,汉族人,今年已经68岁了。
  孙群林从小向往神奇的新疆,中学毕业后,便从北京远赴新疆当兵,一身绿军装一穿就是34年。在那里,他不仅喜欢上喝马奶、吃羊肉,更痴迷上了新疆歌舞。对冬不拉、热瓦甫、手鼓、萨巴依等新疆乐器,他可谓如数家珍,“只要听到那些器乐的声响,就不自觉地想扭几段,要不浑身憋得难受。”
  也正是凭着这股子热情,孙群林拉起了一支新疆舞蹈队,不仅自掏3000元买了台高约一米的大音响,还一力承担起搜集维语版歌曲的任务。他说,随着四季变换曲目也会做调整,为了搜集好歌,他除上网下载,还常让那些从新疆到北京的朋友买歌曲光盘带来。再过一个月,这支名为“天山雪莲”的舞蹈队就将迎来三周岁生日。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陶然亭公园里的独特一景。舞蹈队固定成员约30人,几乎风雨无阻,每天都会到这里舞上三四个小时,若遇上好天气,则能聚拢起上百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
  由于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舞蹈队被划分为两拨儿,一拨儿是动作娴熟的,另一拨儿是初学者。57岁的夏春兰专门负责传授新疆舞的基础动作――三步一抬、蹲式垫步、后侧点步,不一而足。“新疆舞的灵魂首要是眼神,舞伴之间的默契要靠眼神来传递。”这位年轻时的专业舞台演员,教起舞来有板有眼,不少零基础的队员在她的指导下已经跳得有模有样。
  “其实绝不是划分三六九等,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带来美感,我们是希望大家把真正的美展示出来。”孙群林的老伴儿李芳红原先酷爱扭秧歌,前年也学起了新疆舞。原本肥胖且伴有高血压的她经过舞蹈训练,血压正常了。
  舞蹈队跳的多是新疆舞中的赛乃姆舞,主要表现爱情主题和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我们老两口就想给老年人找一个娱乐平台,大家伙乐和了,也是给孩子们减少了负担。”家住马家堡的冯志明老爷子已82岁,可跳起舞来丝毫不含糊,“这样跳下去,我轻轻松松能活到120岁。”
  孙群林介绍说,队伍打成立起,就吸引了不少和他一样有过新疆生活经历的人。如今,舞蹈队几乎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就连逛公园的人们,也会主动围在四周舞上一段,去年底,舞蹈队更是吸引了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组的关注,曾力邀他们参加选拔赛。
  孙群林说,再过一个月,天气更暖和些,舞蹈队还会增加“夜场”,从晚上七点半开始,一直舞到九点半公园闭园。

责任编辑:李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