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 社会广角
老人轻信高回报 投资黄金被骗35万
        正文浏览次数:991
  2014/12/11 0:11: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晨报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顾颖

 

    王老先生接了一个电话,并轻信了推介人员有关黄金投资的推荐,将35万元全部交给对方投资,没想付款后所谓投资一事便石沉大海。多次联系未果后,王老先生最终起诉至法院。市一中院近日审结该案,成功帮助王老先生追回了投资款。受理法院同时提醒,老年人投资理财不要轻信广告,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冷静决定。

 

    一通电话圈走老人35万

 

    2009年的一天,王老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沁隆公司的副总经理沈某,可以代理进行黄金交易,年获利可达12%。在沈某极富煽动力的推荐下,王老先生先后向沈某指定的账户汇出投资款合计35万元。沈某写了收条确认收到上述投资款。可事实上,沈某并没有从事黄金交易的资质,其所在的沁隆公司于2010年8月9日被注销。过了没多久,王老先生发现所谓的黄金交易也音信全无。在多次联系沈某未果后,愤怒的王老先生将沈某告上法庭,要求对方返还投资款和利息。

 

    法院经审理认为,沈某出具的收条说明其确认收款事实,因沈某并不具备合法的黄金交易资质,故其与王老先生之间的委托理财合同关系应属无效。而王老先生在委托投资、交付资金前,未对沈某的交易资质以及理财产品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进行必要的审核,对合同无效也具有一定的过错,因此判决沈某返还王老先生全部投资款35万元,驳回王老先生关于利息损失的诉请。

 

    老人理财纠纷案件频发

 

    记者从市一中院了解到,近期该院共受理4起类似的老人理财纠纷案件。承办法官张聪案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种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很多老年人有闲钱,容易相信别人,又缺乏相应的投资理财知识,因此成为不少投资公司喜欢发展的目标客户。

 

    张聪提醒:首先,老年人投资理财不要轻信广告,过高的回报率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其次,大额投资最好不要当场做决定,不要被公司人员“过两天就无法开户”等话语蛊惑,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冷静决定。因为一旦在繁复的条款后面签下名字,事后维权便极困难。再次,要对投资的理财产品做充分了解,既要了解推出这个业务的公司,对它是否拥有相关资质、运营情况如何等都要多问一句,还要仔细阅读书面条款,莫轻信口头承诺。

 

    [责任编辑:PN033]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老人索要“带孙费”诉讼具有破冰意义
  • 2015/10/19 10:31:09
  • 因年龄增长无力赡养 老人告外甥女索房款胜诉
  • 2015/10/19 10:10:05
  • 老人赢了官司却赢不来亲情
  • 2015/10/16 16:43:14
  • 老人的悲凉
  • 2015/7/24 10:21:51
  • 七旬老人被钱迷眼 轻信“捐精生子”骗局
  • 2015/7/7 10:40:49
  •  热点文章导读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将出 资金配置
    老年人商业保险又贵又少 已成保障盲区
    家用理疗仪用上超声波?骗人!
    老人家办养老保险不方便怎么办
    石家庄一老人盲目投资用7万养老钱买3
    老人的悲凉
    保健品“坑老”:“四大套路”设置“亲
    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老人立遗嘱是否需要见证人
    放弃继承权就能不赡养老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
    石家庄:养老机构医务室要配备医师护士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条例或5月起实施明确
    车票里含不含保险(健康维权)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