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艺风采
首页 >> 老年文艺风采 >> 民间老艺人
【寻找即将消失的老手艺】打铁匠
        正文浏览次数:4533
  2015/1/9 9:43: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好像多年没有听到了,记忆中打铁用的炉子、铁砧头、大铁锤等也已难觅踪影了。上世纪80年代前后炙手可热的铁匠铺,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远去或慢慢消失,记忆中的打铁这一老行当已成为了记忆。
        在盐山县韩集镇前韩村东街上,有一家铁匠铺,一铁匠铺的铁匠师傅把烧红的铁器放在砧铁上,上方的电动气锤一上一下有节拍地捶打着器具,铁花四溅。
        铁匠铺非常简陋,墙壁黑乎乎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里面堆满了打铁用的工具、原料以及制作过程留下的边角废料。一个大炉子正烧得红火,旁边一位穿着破旧且脏兮兮的老年人,用铁钳子夹住烧得通红的小镐头,伸向电锤下,接受铁锤的击打。打铁的师傅叫刘长顺,今年64岁。他从16岁开始学打铁。他的父亲、祖父,曾祖都是铁匠师傅,他应该是刘家铁匠铺的第四代传人了。

河北老年网

        刘长顺一边干活,一边介绍。他16岁时就和姐姐一块跟父亲学打铁,那时候年龄小,拉风箱的时候多,以后慢慢地干起了抡大锤的差事。他清楚的记得,那时候他家的铁匠铺是在韩集老供销社门前。铁匠铺也只是两三米见方的小地方,四周支起棍子,用秫秸架起篱笆,再用泥巴涂抹结实,顶子搭一下,能遮风避雨,能放砧子、煤炉子、钳子、锤子等几件家什就行了。
        刘长顺19岁时,就另起锅灶,和他的父亲分开干了,但他仍旧从事打铁这一行当。他先去了山东的乐陵给一家乡办企业打了两年的螺丝。后来,结了婚,他又在本县的李窑村和孟村县的庞庄子村打铁10多年。那些年,他每月缴生产队30多元买工分,每月还能剩下几十元,用他自己的话说,生活还过得不错。
        到了1983年,前韩村分开了责任田,刘长顺便将铁匠铺设在了村上的临街门市,专门加工、生产耧、犁、耠子、耙、镰刀、锄头等小型农具,既给农户加工、修理,又零售、批发。那时户户有责任田,家家都用小农具,铁匠铺生意忙不过来,还要雇人帮忙。再后来,他的老伴和儿子也变成了打铁的行家。由于刘长顺人实在,活实诚,加之方圆几里没有干同行的,一到一、六前韩村赶集,铁匠铺来修理农具的人多,成品件也卖的多。“虽然那时候加工一个小农具只有几角钱,卖一个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算起来比在机关上班的还挣得多,有时候,我和老伴数着挣来钱,也偷着乐过”刘长顺说起收入有一种满足感。

河北老年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到了90年代,打铁的工具也在不断地进化。刘长顺的铁匠铺也添置了电锤、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和电动风葫芦等电动化设备。刘长顺再也不需用拎起几十斤重的大铁锤轮番起落了。焊接、磨制比以前也省工省力了!就这样,铁匠铺生意红火到10多年前的上世纪末。
        后来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步伐的加快 ,刘长顺的铁匠铺明显感到生意萧条了,只能挣个零花钱了。两个儿子也都因铁匠铺的活累、脏,挣不到钱,而去了企业打工。
        如今,铁匠铺只剩下刘长顺和与他同岁的老伴两人在坚守着这块阵地,活不多,但照样生着炉子,照样“叮当叮当”地加工着农具。刘长顺有他的说法:“有时候两天卖不出一件小家什,但煤炉子也得让它冒烟,机器照样工作,当人们听到“叮当”的击铁声,说明我这开了大半辈子的铁匠铺还在营业,人们有需求的时候,还在想着我。如果不干了,我就失业了,一辈子的爱好也就完了。”他和老伴就这样坚守着铁匠铺,每到前韩集上,他们还照样摆上地摊,卖他的产品。

河北老年网

        问老两口岁数大了,打铁累不累?刘长顺的老伴张桂兰抢过话题:“累了,我这60多岁的老太太,有时抡大锤打个眼,截个锄头边什么的,就上不来气。老头40多岁时得过脑栓塞,左手、左脚都使不上劲,现在也只能是强干。孩子们也不愿意我们干了。”
        刘长顺接过话茬:“虽然打铁也脏也累,还挣不多钱,但这是我从小的爱好,是上三辈传下来的手艺,再说我年龄大了,又没有其他的能耐,也只能坚持打铁了。现在我的眼有些花了,看来也干不了多少年了。”
       “儿子们愿意干吗?”刘长顺叹息道:“他们在企业打工,每月有几千元的工资,他们对这行不感兴趣,看来打铁这行,我是很难传下去了。等我们老两口老了,干不动时,那些家什只能卖废铁了。可话还得说回来,我确实舍不得老祖宗传下来的
老手艺在我这失传,我还要做工作,尽量让我二小子继承我的事业,将打铁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巧手绣得“猫头鞋”
  • 2015/9/14 10:49:00
  • 一位自得其乐的老者
  • 2015/8/6 11:24:06
  • 古稀老人收藏800多部相机 欲卖出陪老伴旅游
  • 2015/8/4 15:11:04
  • 七旬农民翁的八年石雕情
  • 2015/7/23 10:45:20
  • 老张心中有杆“秤”
  • 2015/7/16 14:36:24
  •  热点文章导读 
    一位自得其乐的老者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五)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八)
    古稀老人收藏800多部相机 欲卖出陪
    晨练大妈头顶小猫金鸡独立 引网友点赞
    品茶悟道皆妙哉——访著名军旅书法家张
    老有所乐、所为的农民书法家孙英华
    张增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封龙山书画院院长
    【河北梆子】蝴蝶杯——出城来步轻快和
    巧手绣得“猫头鞋”
    一次盛况感人的巴黎书法艺术展——访省
    河北书法家籍育贤书法作品欣赏
    老张心中有杆“秤”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