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艺风采
首页 >> 老年文艺风采 >> 民间老艺人
方寸间的丝线艺术
        正文浏览次数:2478
  2021/4/23 10:07:15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当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词语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这表明了社会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过程中对传统与自然的回归。回望浩瀚的历史长河,多少以人为载体的传统技艺在变幻无常的历史社会情境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之销声匿迹。可与之相伴的,是仍有那么一群人的追随与坚守——对传统技艺所展现的人类智慧与文化韵味的痴迷。所以,当传统技艺淡出历史舞台时,这些人以另一种方式保护与传承着老一辈人留下的智慧——收藏。杨文志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一  转型

    采访当天,是杨文志从福建泉州出差回来的第二天。做过老师、当过兵,几经变迁,杨文志最终从事了科普工作。谈及此次出差,杨文志对当地的馆藏建设滔滔不绝。作为省部级劳动模范、国内科技界的资深专家,杨文志曾获得过许多荣誉。如今已退休的他,仍奔忙在全国各地,以他的智慧指导着当地科技馆的建设工作。

    杨文志是中国科协专家库的专家,如此一名专业的科普工作者,如何与传统技艺建立联系?这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但当杨文志娓娓道来另一件令他甚为自豪的事情时,答案渐渐清晰。

    荷包,作为一个小小的物件,最初的许多实用价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消失。但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证物,荷包——这种于浩瀚古玩杂项中名不见经传的“耍活儿”,却以“拙趣相生”的艺术创造及纷繁复杂的传统工艺,展现着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和民间艺术价值。不似华服彩锦巧不可阶,但杨文志就围绕着这小小的荷包,已经研究了几十年。

    “小的时候喜欢玩集邮,收集小人书。”杨文志回忆,当时没钱,就用家里的物件跟人换。“那个时候的收集没有目标。”杨文志喜欢用“情结”二字来解释他与收藏的缘分。但渐渐发现,集邮已经满足不了自己对文化的追求,杨文志就走上了古玩收藏这条路。“没有人带着入行,当时收藏的比较杂。”杨文志回忆,他经常流连于各种博物馆、古玩市场,“一会儿收集像章,一会儿看看古玉。”可能是骨子里善于学习和研究,杨文志对感兴趣的古玩方向,都会翻阅各种书籍、史料,结合实物研究,更深层次地感悟祖辈人们的情怀和情趣。

    而与此同时,杨文志发现,博物馆的展览中刺绣专题的展品甚为精美。加之本世纪初的古玩市场上,不少品相不错的荷包也层出不穷。“相比较买个玉器、瓷器,买个荷包的钱还是非常少的。”慢慢地,杨文志走上了荷包收藏之路,“别看荷包小,上面的文化含量甚为丰富,不比同期的一件瓷器、玉器文化信息少,仅是荷包上的针法就不下几十种。”杨文志打趣地说,工薪阶层,宫绣老刺绣服装真买不起,但买个荷包研究是可以承受的。就这样,从最初花几块买个荷包,到现在花成百甚至上千元买个荷包,杨文志收藏的各式各样荷包已达数百个。而他自己也渐渐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荷包专业收藏研究之路。其藏品的质量之高,其研究的专业之深,被不少行内人誉为“河北荷包收藏第一人”。

    二 记载

    荷包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据《礼记》记载,似乎先秦时期就有。

    《诗经·大雅·公刘》中有“乃裹餱粮,于橐于囊……”的记载。橐和囊都是随身佩戴的口袋,有底的叫囊,没底的叫橐。没底的橐在使用的时候把两端结扎起来。这种佩囊又叫荷囊。

    《礼记·内则第十二》说儿媳妇侍奉公公婆婆,鸡刚叫过就要起床梳洗打扮,佩戴着随时使用的小物件——小刀、火石、针线等,还有“衿缨”。“衿”就是结,“缨”就是香囊,意思是在腰间结上香荷包。《礼记》上还说,未成年男女也要在鸡鸣时起床,梳洗后,腰间佩戴上荷包,里面装着香料(即所谓“容臭”),去老人那里请安,问候起居。香囊就是装上香料的荷包。

    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其中,“帏”就是香囊。意思是,把粪土装在香囊里,佩戴在身上后,却说申椒这样的香料也不芳香了。这是战国时代已有香囊的明证。

    古代诗文中关于荷包的记载,《孔雀东南飞》是较早的一篇:“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魏晋时期有一首定情诗写道:“……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这说的是魏晋时期的一个女子对男子一见钟情的故事。叩叩深情,就是女子对所爱慕男子的挚诚与热烈。如何表达我热烈的爱慕呢?那就把我肘后一直随身佩戴的香囊送你吧。

    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中多处记载香袋。在《小经纪》中就记载着有经营“香袋儿”这一行当的。

    清时期,荷包的使用蔚然成风。《竹枝词》云:“为盛烟叶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识何人传妙制,家家依样画葫芦。”说的就是清中晚期葫芦形荷包大规模流行的盛况。

    清时绣荷包是自成风气,还是化风为俗不尽可知。但是帝王贵臣束腰系佩,还是为这小物件增添了不少社会意义。其中蹀躞(diéxiè)带的出现有力促进了腰间垂挂制度形成。蹀躞带由胡人的腰束发展而来,特点是腰带上衔接着小环和皮条,专门系佩饰物,至北朝还发展出九环带和十三环带。九环带、乌纱帽、六合靴可称官服典范。常年秣马厉兵游走草原的人们,除却锅、帐拴于马上,刀、针、手巾、砺石、火石都配在腰间,所谓“蹀躞七事”。在辽代契丹族之间,蹀躞带也用于女性。唐代起,腰带裹上丝帛,皮革裸在外面的情况就很少了。

    至清代,帝王贵臣的腰带已经轻便了许多。据《中国历代服饰艺术》描述,《总管内务现行则例》规定,每年由清廷内务和外省织造制作定数,万寿圣节和四时八节做例行赏赐用。“清帝在元旦所戴荷包比吉服带和朝服带上的要多,全则十个,左拴四个,其内分别盛‘年年如意、双喜、金银八宝、金银钱’等;右挂六个,其内盛‘事事如意、笔定如意、岁岁平安’等,其中也有空囊。”

    清代女子通常将荷包、香囊挂在大襟嘴上或旗袍领巾间的第二个纽扣上,年岁大的妇女也有在腋下与巾子挂在一起的,年轻男女亦配上小怀镜、眼镜、香牌的,故后来有了镜套、眼镜套、牌套等织绣小件。

    三  技艺

    荷包,从寻常百姓家一路走来,踏进了大户人家,跨入了官宦府衙,一直登上了皇帝的龙廷,深入后宫御苑,出现在民间和皇家所有的日常生活和民俗节日欢庆中,成为最拨动人们情怀的“宠儿”。尤其是各朝各代在端午节中举国上下互赠香荷包的礼仪,最具代表性。而作为随身佩戴的装饰,荷包又是测定一个人外在仪表和内在品味的重要标志。所以,荷包虽是方寸小物,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所处时代的技艺水平。

    在杨文志收藏的数百个荷包中,一个红底金黄纹饰的褡裢十分引人注目。褡裢作为清朝荷包中常见品种,因佩戴者身份的不同,其用料、工艺及图案都大相径庭。在单片长宽不足10厘米的绣片上,呈现的是二龙戏珠的纹饰——两条立体感十足的金龙面对金珠上下翻飞,云朵在上,海水在下,构图虽复杂,却不显拥挤,让人感觉恰到好处,而且绣片整体色彩运用合理,红地黄龙,对比突出醒目。在追求裸眼3D效果的当下,有谁能够想到,百年前的传统刺绣就已经实现了当下人们的追求。绣片上,龙首和金球采用盘金绣技法,使得整体凹凸有致,立体感十足。而为了将龙身上的鳞片刻画得惟妙惟肖,每节不足两厘米的龙身,采用了盘曲绣技法,将不足两毫米的金丝盘绕成米粒大小的圈,龙身在平金绣的云朵和海水里若隐若现,将鳞片的光亮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其用料、纹饰和工艺上看,这个褡裢应该是造办处制作的。”杨文志介绍说,在清朝,龙纹是皇家专用纹饰,根据龙爪数推断,这个褡裢应该是皇亲国戚或文武要员所用。说着,他又拿出写有“护书”二字的红色皮质三折夹。“这是清朝官员所用的公文夹,可以放各种札、谕、批等公文。”这个“文件夹”长约30厘米,与其他荷包种类不同,没有纹饰,但整体呈现的大气与肃穆,彰显着使用者的身份高贵。

    杨文志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文件夹”内两侧下方的“忌辰期”“万寿节”字眼随之映入眼帘。“这些日期以随时提醒所持夹官员注意大礼之日。”忌辰为先皇驾崩日期,其间不得开展娱乐活动,官员也只能穿没有补子的素服;万寿节则是太后、皇帝、皇后的生日,这天衙门不能办理刑事案件,官员要穿礼服到万岁龙碑前行跪拜礼。还有一种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较为流行的特殊的男式荷包——靴掖。靴掖,顾名思义,平时插在长筒靴内,用时取出来打开,一般为对折,也有三折、四折,用于放银票、文件等,折面较窄。《红楼梦》第十七回说:“贾琏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的略节来……”可见当年靴掖使用之广泛。

    四  愿景

    近几年,由于市场的变化,荷包的价格也直线上升,对于一些精品荷包,卖家的要价过万元。这让只买不卖的杨文志也颇有些囊中羞涩的慨叹,不过,幸好有十几年来陆续收到的藏品做支撑,他心里还算有底气。他开始从喜好收藏转向深入研究,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鉴赏、收藏荷包的经验,提纲挈领,条理清晰,令行内人称道不已。目前,他已创作出介绍荷包功能与形状的文章近二十篇,系统地介绍了荷包鉴赏的相关知识在网上发表。

    杨文志还根据自己的荷包收藏经验创作出《荷包鉴藏三字经》。比如,他按照三种方式对荷包依次进行了分类。

    一是按形状分。可分为方形、圆形、椭圆形、仿生形、异形。杨文志解读说,不同形状的荷包,往往有不同的寓意。方形荷包象征生意兴隆,官运亨通,四平八稳。圆形荷包象征家庭团圆,圆圆满满;仿生形往往采用动物、植物等形状,均有吉祥寓意。异形荷包如花篮形、船形、瓶形、分别象征花开富贵、一帆风顺和平安如意等。

    二是按用途分。主要分为香囊、烟荷包、褡裢荷包、裹肚荷包、穿带荷包等。香囊等级较高,是当时官宦人家用于自身佩带和馈赠之物;烟荷包是用来装烟丝的;褡裢荷包是古代装物的大袋子的微缩版,两端缝死,中间留口,还有上下两个口袋,用时别腰间,可放银元钞票等:裏肚荷包个头较大,正面绣有吉祥纹饰。用时包紧于腹部位置,放置重要或大一点的物品:穿带荷包,又叫穿绳荷包,用绳带从荷包上方预留的孔内穿过,然后系于身上,可装随身小物品。

    三是按绣制的针法分,可分为打籽绣荷包、锁绣荷包、纳纱绣荷包、平针绣荷包、贴布绣荷包、珠绣荷包、画荷包等。

    此外,荷包的纹饰可谓丰富多彩,纷繁复杂。杨文志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常见的荷包纹饰主要有四种。

    一是花果类纹饰。例如牡丹花、菊花、缠枝莲、仙桃、石、花荷叶、瓜果蔬菜、葫芦、松竹梅等。这些花齐硫果类纹饰与其他不同的纹饰相搭配,有着不同的寓意,如莲花纹同婴童并图,寓意连生贵子等。

    二是昆虫动物及禽类纹饰。如青蛙、蝉、蝎子、鱼、蝴蝶、喜鹊、鹤、鹿、蝙蝠、虎、猴等。还有一些神话动物类,如凤凰、龙、麒麟、三脚蟾蜍等。这些纹饰本身均具有吉祥寓意,与其他纹饰相配则寓意更加丰富,如鹿、鹤并图为鹤鹿同春,鱼、莲并图为连年有余等。

    三是人物故事类纹饰,这其中又分为好几类。人物与其他纹饰组合形成的寓意类纹饰。如婴莲纹(寓意连生贵子),人船纹(寓意一帆风顺),婴师纹、婴虎纹(象征添丁增口)等;人物、成语、典故、戏曲故事纹。如西游记、郭巨埋儿、湘子度林英、卧冰求鱼、状元及第、渔樵耕读纹、俞伯牙与钟子期、西施、武松打虎、杨香扼虎救父、鹊桥会等;传说神话故事纹。如牛郎织女、麒麟送子、天仙送子、和合二仙、八仙、刘海戏蟾等;诗文吉语类纹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时福寿,如意双全”“富贵吉祥”“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等。

    四是诗文吉语类纹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时福寿,如意双全”“用不竭”“富贵吉祥”“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囍”“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等等。

    杨文志对于荷包的织绣针法也颇有研究。他说,荷包的绣制方法很多,有不少荷包还是多种针法并用,常见的绣制针法有:打籽绣法、平金绣法、纳纱绣法、锁绣法、挽针绣法、平针绣法、贴补绣法、三蓝绣法等。他感叹道,一枚荷包,往往综合了多种针法,精致的绣功,复杂的工艺,每每欣赏令今人叹服。在时间、空间、情感、形状、纹饰、针法等诸多元素的加持下,小小荷包,虽仅是盈手可握,但在杨文志看来,分量却是沉甸甸的,因为它不仅承载着广博深厚的传统文化,还传达着人间的深情厚意,他期待着让荷包之美融入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责任编辑:hbln1)

相关信息
  • 剪刀刻刀指间翻飞 裁出喜庆和幸福
  • 2023/5/11 10:39:43
  • “寿”字雕花剪纸送祝福
  • 2022/5/5 10:08:31
  • 张向东 将皮影戏带上更大舞台
  • 2022/4/25 10:00:18
  • “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 2021/10/25 9:55:22
  • 刘立忠 复原技法 彩绘传神
  • 2021/8/23 9:55:54
  •  热点文章导读 
    一位自得其乐的老者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五)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八)
    古稀老人收藏800多部相机 欲卖出陪
    晨练大妈头顶小猫金鸡独立 引网友点赞
    品茶悟道皆妙哉——访著名军旅书法家张
    老有所乐、所为的农民书法家孙英华
    【河北梆子】蝴蝶杯——出城来步轻快和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封龙山书画院院长
    张增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巧手绣得“猫头鞋”
    河北书法家籍育贤书法作品欣赏
    一次盛况感人的巴黎书法艺术展——访省
    老张心中有杆“秤”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