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林开和赵跟姐家住阜平县花塔村,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夫妇,十四年前,年过半百的夫妻张林开和赵跟姐背着零食杂货到野草丛生的山顶上摆起了地摊,地摊的小生意随之起色,久而久之,他们支起了一座80平方米的简易棚,这座简易棚在游人心目中成了一处理想的聚集地。
正值酷暑时节,气候凉爽且风光旖旎的山区自然成了众多驴友的向往之地。驼梁景区最高峰海拔2281米,地处两省三县(河北平山县、阜平县、山西五台县)交界处,夏天山顶气候凉爽,气象景观千变万化,无数游人到此流连忘返。十四年前,年过半百的夫妻张林开和赵跟姐背着零食杂货到野草丛生的山顶上摆起了地摊,地摊的小生意随之起色,久而久之,他们支起了一座80平方米的简易棚,这座简易棚在游人心目中成了一处理想的聚集地。
遇到雷雨天气,张林开的简易棚会义务的“收容”素不相识的驴友们 ,室内变得喧哗起来
驴友对张林开已经非常熟,经常和他开玩笑
每逢周六日,游人蜂拥而至,老两口一天顾不上吃饭,只忙着照顾前来食宿的游客。
张林开和赵跟姐家住阜平县花塔村,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夫妇,十四年前,家里的农田贫瘠,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为了挣钱供孩子上学,老两口不得不另辟蹊径。在2001年六月,丈夫张林开提出上山在山顶摆地摊,妻子赵跟姐二话没说就跟张林开一起上山了。当时,漫山遍野全是草,没有路。
山上没有信号,没有电,儿子给老两口买的手机一般是关机状态
山顶上水资源紧张,洗手洗脸用的水只有一个盆底那么多
起初,老两口背着方便面在山顶上摆摊儿,后来他们从山脚往山上背水,烧开水供游人泡面。随着杂货越来越多,再加上他们本身有刀削面的手艺,夫妇二人索性在山顶的原始荒地上硬生生的搭起了一间小简易棚,增加了许多卖点。随着生意小有起色,简易棚也随之不断扩大,可以为来往的游人提供住宿了,驴友们把这里当成旅行的标志性地点和聚集地。
清晨,天刚亮,老两口准备下山背水
他们每人背上50斤的水桶徒步到半山腰的一处山泉取水,来回一趟要花上四十多分钟,一星期要背三趟水
山顶上的生活必需品全是老两口从山脚背到山顶的,“有的时候叫上村里几个要好的弟兄一起背上吃的喝的用的往山顶上送,由于山高、坡陡、谷深,一趟山路有二十七公里远。走一趟,需要一个半小时。”张林开板着手指说。老两口在山上经营客栈的钱刚好够孩子上学,“比种地收入多一点”。“原本只想着在这里只干两三年,挣点钱够用就行,没想到越做越喜欢山顶上的生活,一下做了十四年。”赵跟姐笑着说。
简易棚的周围渐渐的衍生出了一些摆摊营生的村民,小商贩们遇到雷雨天气会进来躲一躲,张林开夫妇与他们随意聊着家长里短。傍晚,商贩们收工后,把货物寄存在简易棚里,陆陆续续下山回家了。
在昏暗潮湿的简易棚内点上一根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坐下来吃一顿晚饭
早上赵跟姐在一面镜子前梳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林开夫妇待人热忱,与四面八方的驴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驴友们管张林开叫“老张”。“有的不远万里从台湾过来的,特意路过这里给老张打个招呼再离开。”张林开笑着说。遇到雷雨天气,张林开的简易棚会义务的“收容”素不相识的驴友们,张林开夫妇叮嘱他们“不要外出,关闭手机,防止被雷劈!”
十四年来,张林开夫妇每年六月份至十月份在山顶上度过,他们每人背上50斤的水桶徒步到半山腰的一处山泉取水,来回一趟要花上四十多分钟,一星期要背三趟水。“一年前,我们背一趟水只要二十来分钟,中途不带停的,现在老了,不但走的时间长了,在中间还得歇几下。”张林开说完无奈的叹了口气。
简易棚内的隔断堆满了平时捡来的枯树枝作柴火
大儿子张美军每逢周末就到山顶上帮忙,顺便捎带点东西。
每逢周六日,游人蜂拥而至,老两口一天顾不上吃饭,只忙着照顾前来食宿的游客。待到夕阳下山,游人散尽,老两口才能安下心,在昏暗的潮湿的简易棚内点上一根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坐下来吃一顿晚饭。 如今,老人的两个儿子过得还算富裕,孝顺的大儿子张美军每逢周末就到山顶上帮忙,顺便捎带点东西。“我们做儿子的有能力养活老人,曾想请父母回家养老,但是两个老人‘闲不住’,喜欢在山顶忙碌的生活,可能他们习惯了吧。”张美军说。张林开表示,现在的生活状态令他非常满足,“在这里有饭吃,有活儿干,真舍不得丢下这么一摊子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