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沧州黄骅老汉17年足不出户照顾植物人妻子
        正文浏览次数:1968
  2015/7/20 9:20:29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王金龙17年来精心照顾植物人妻子。

      17年前,黄骅市羊三木乡羊一村村民杨春香栽倒在地,成了植物人。17年来,她的丈夫王金龙足不出户,精心照顾,为妻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妻子是家里的一把锁,有她在,这个家就有人气,我就有寄托!”王金龙说。

      妻子变成植物人丈夫不离不弃

      一米六七的个头,一百六十多斤,爱干活、爱帮助人,这就是村里人口中的杨春香。她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卖羊肉、卖烧鸡、卖馒头,她都干过,而且地里边的活儿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正当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时候,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家庭。1999年农历三月初六,杨春香突然昏迷倒地,不省人世。

      送到黄骅市人民医院,杨春香被确诊为脑疝出血,生命垂危。杨春香在医院手术治疗期间,王金龙一直不离她左右,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他的体重从原来的160多斤瘦到了130多斤。“我不是因为苦和累,是因为心疼她,这么能干的人说倒就倒下了,一天的福都没享过啊!”王金龙伤心地说。

      经过治疗,杨春香的命保住了,却变成了植物人。看着妻子一下变成了这个样子,王金龙欲哭无泪,“只要保住命就好,你嫁给我时又年轻又漂亮,是我没有照顾好你啊……”从那时起,王金龙决定要扛起这个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对妻子的爱。

      自学做被褥尿垫17年精心伺候

      每天天一亮,王金龙就起床为妻子穿衣、擦洗,给妻子做饭。开始杨春香还可以咀嚼,王金龙就一点一点地把妻子喂饱,自己再吃;饭后再给妻子吃药、按摩。“为了让她能长点儿劲,我就把她抱到轮椅上,让她坐坐,一天要搬上搬下好几次。我和她差不多高,她开始有160多斤,比我重,每次我都是满头大汗。”说起伺候妻子的故事,虽然累,但王金龙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刚出院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两三年,现在她陪着我一起过了17年,大伙都说是我伺候得好,给春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现在我的胳膊、腰和膝盖都伤了,疼得厉害。”

      王金龙怕妻子营养跟不上,每天都做好吃的东西。“今年她的身体不如从前了,只能吃流食,我把面条弄碎了再煮烂,里面加上鸡蛋,剁上菜沫。有时把肉剁得碎碎的打囟,再给她拌到小米粥或面条里……她不能缺了营养。”王金龙认真地说。他还专门给妻子买来香蕉、苹果、桃等水果,想着法地喂给她吃。

      王金龙的家里打扫得很干净。在杨春香的床头放着几个大大小小的被褥、尿垫,那是王金龙给妻子做的。记者细看那些被褥的针脚,细密、匀称,一点也看不出这些活计是出自一个男人之手。“这么多年了,这些活我也是逼出来的,她已经铺烂了好几个了。家里的被褥都是我自己拆拆洗洗,家庭过日子就是这样。”王金龙说着,眼里流出了泪水。

      “只要你好好的,我再累也值”

      妻子刚生病时,王金龙43岁。这17年间,只有岳父过世时,王金龙去孟村吊孝出过一次门,其余时间除了带妻子去黄骅看病,或是去地里干些农活外,他就只呆在家中,一个大男人如今已被磨砺得满脸皱纹,这其中的苦与痛,只有他自己能体味。

      “家里有病人,下头有愁人。”这是王金龙的一句话。这么多年,杨春香的头发也是王金龙来理。寒来暑往,王金龙从没睡过一个整觉,晚上总是穿着一件上衣,不知要给妻子垫多少次尿盆。白天,他更忙得闲不住手脚,干完了这个,又要干那个……但王金龙从不和妻子发脾气,也从不向妻子叫苦叫累。

      终于,王金龙的付出换来了“不懂事”妻子的回应。杨春香有时看着丈夫突然流泪,紧紧拉着丈夫的手哼哼。王金龙听不懂妻子的话语,但他知道,妻子这是感激他。“你给我生儿育女,我非常知足,我应该伺候你。只要你好好的,我再累也值。”他总是这样安慰妻子。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