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补贴留不住养老护理人才
正文浏览次数:812
根据最新发布的《广州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试行办法》,入职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并满足一定条件的从业人员,可在合同期满后领取一次性就业补贴或岗位补贴,最低5000元,最高2万元。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各界对扩充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呼吁由来已久。依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以我国4060万失智失能老人为基数测算,护理人员需求量至少1000万人。而2017年底数据显示,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仅30万人。以广州市为例,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就达7000多人。
实际上,广州市并非首个为养老护理员提供岗位补贴的城市,去年,江苏无锡、南京等地就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养老护理员的补贴额度最高达6万元/人。不过,相关奖励办法主要针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相比之下,广州市此次出台的方案覆盖群体更为广泛:就业补贴针对的是进入养老机构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岗位补贴针对的是工作满5年以上的持证护理员。如此双管齐下,其实正好能有效应对当前养老护理员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学历偏低、流动性大等问题,既能吸收新鲜血液,又能留住有经验的长期从业人员。
当然,要破解养老护理员短缺难题,除了通过财政补贴解决一线人员从业者的收入问题,加强人才培养和提升职业认同感同样不可或缺。目前,尽管养老服务人才已纳入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分离等问题仍亟须破除。就职业认同感而言,一些城市推出的将养老护理员纳入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提供技师晋级通道、给予积分落户政策倾斜等举措,同样有待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开来。唯有通过多措并举的制度帮扶,养老护理员队伍才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