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舌尖上的难题:社区老年食堂路在何方
        正文浏览次数:1895
  2018/5/11 9:28:03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长沙市雨花区圭塘街道中南院社区银发族餐厅今年3月开业后,受到社区老人欢迎。其实,就在离中南院社区不远的圭塘街道大塘社区,其在2013年就开办了老年食堂,当时一度也非常红火,但现在“关门的时候多,开门的时候少”。

    中南院社区银发族餐厅又能持续多久呢?

    银发族餐厅受热捧

    “小玲,我们以后吃饭有着落了!”5月3日,在银发族餐厅就餐的张奶奶一边吃饭一边点赞,其嘴里的“小玲”是餐厅的“主理”陈玲,她是一家老年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中南院社区有老人1374人,80岁高龄老人439人,占总人口的22%以上,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对老人来说,就餐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银发族餐厅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餐厅每餐标配为一荤两素一汤,12块钱。陈玲介绍,今年3月2日开业以来,餐厅每天都有20位左右的老人就餐;对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餐厅提供送餐服务。“这里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还能收获家的温暖。”在餐厅就餐的老人说。每到饭点,你替我添碗饭,我为你舀碗汤,乐融融像个大家庭。

    多家老年食堂后继乏力

    银发族餐厅坐满老人就餐时,不远的大塘社区“为民食堂”却大门紧闭。“为民食堂”是长沙市首个社区居家养老配餐中心,2013年10月开张后,一度被社会看好,甚至吸引了长沙其他城区和郊县的老人,要迁来大塘社区享受这一服务。大塘社区主任厍(音“射”)见玲曾乐观地估计,对普通居民配餐服务的盈利,可以用来维持中心的运转,并补贴老人的伙食支出。然而,开业后发现仅靠社区几个人手的厨艺,口味与市场化的餐厅相差甚远,难以吸引普通消费者进来吃饭;经费有限,想要提升食堂的品质,也是难上加难。慢慢地,由于缺乏专项资金和专业运营,“为民食堂”难以为继。“刚开张时人多,后来慢慢少了。”厍见玲现在也为“为民食堂”担忧。自从社区重点照顾的几位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有的住到医院,有的被家属接走,有的已经过世后,“为民食堂”的现状成了:有人报餐时就做,没人吃饭时就不做。

    同样情况还出现在“军休驿站”配餐服务中心,其由长沙星火干休所引进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打造。“驿站刚开业时,还有10多个人来吃,现在每天固定订餐的老人不过5人。”干休所书记罗深根说。他认为,用餐人数下滑可能与干休所的老人大多来自北方,不能持续性地接受驿站的饭菜的口味有关;另外,10元的价格虽低于成本,但有的老人觉得档次太低,有些节俭的老人则要求中午增加饭菜量,好留一半晚上吃,众口难调。

    “白菜价”缘于政府补贴

    当然,近些年在长沙市出现的老年食堂,也有人气旺的,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朝阳社区的“睦邻养老中心”的老人食堂就是一例。小炒肉、小白菜、丝瓜、鸡蛋汤……一荤两素一汤,菜香四溢。5日中午,食堂里聚集了数十位爹爹娭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饭。“我们这里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就餐。”社区梅书记介绍,食堂一周七天、一日三餐,全年无间断给老人提供用餐服务,三菜一汤仅需4元。除了4元套餐,也可以点菜,厨师单独炒,价格则稍贵些。

    4元一餐,这是记者走访过的多家老年食堂里收费最便宜的。不少老人表示,自己做饭,4元买菜都不够,但在这里能吃好吃饱,还省了做饭的麻烦,为啥不来吃?粗略算算,一荤两素一汤,一顿饭的成本要七八元。为何只收4元的“白菜价”?梅书记说,这是因为芙蓉区政府给了养老专项补贴。

    用多元化服务为食堂“输血”

    运营两个多月,银发族餐厅目前还是亏损。“每个月要亏1000多块。”陈玲说。对于社会上关于银发族餐厅能办多久的质疑,陈玲表示,她将在完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吸引更多老年人来就餐,“有30个人来吃,就可以收支持平,持平了就能长久做下去”。但是,这对陈玲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老人节俭,舍不得拿钱上老年食堂就餐,宁肯在家过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这导致老年食堂消费群体不够。”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连锁机构董事长袁云犁说。如果降价,肯定会多吸引一些人前来吃饭,但可能导致更大亏损。

    与陈玲不同,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则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为老年食堂“输血”。长沙德政园社区的老年食堂是万众和的另一个老人助餐点,虽与“军休驿站”一样没有盈利,但依靠公司其它营收项目,食堂得以生存下来。湖南万众合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美华表示,老年食堂的市场需求是很大的,而面对大体量的老年人群,光靠政府补贴远远不够,“我们调研发现,老年食堂本身不赚钱,但在市场化运作中与其他养老服务相结合,把‘老人助餐’作为整套养老服务中的一个服务项目,就可避免单纯的亏损,让这项服务持久地提供下去”。

    李美华还介绍了另一种规模化的运作方式,就是由政府牵头,购买大型餐饮机构的送餐服务,借助餐饮机构的现有生产、配送等资源,给予一定补贴,每天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在上海就有类似案例,这样操作更便捷。”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农村互助幸福院 托起最美夕阳红
  • 2023/8/7 10:22: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 2023/5/17 10:06:24
  • 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2023/5/17 9:55:27
  •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 2023/5/16 10:08:31
  • 四座“桥”托起社区老人幸福生活
  • 2023/5/16 10:02:43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