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北京讯 中国老龄化进程推着养老服务业急速前进,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数量急剧上升。“但目前养老机构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老年人所需的服务能力还需提升。”国家认监委认证专家组长高辉近日表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 2.4亿,65周岁以上人口1.58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7.3%和11.4%。中国已进入艰巨的养老阶段,如何服务于老龄人口更是一个世纪性的重大命题。养老机构现状堪忧
据了解,由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许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工作没有晋升空间,频繁跳槽改行,养老服务队伍极不稳定。虽然国家已经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制度,但全国登记在册的执证上岗养老护理员数量不足1万人。
另外,部分养老机构过度追求房地产化,服务质量存在很大的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我们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尤其是老龄人口的需要,又是远远不能满足的。这种情况之下,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此外,人才培养是很重要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雷洋认为。
认证提升服务
“在2017年年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正式发布。换句话说,这个标准的发布实际上为以后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入门级的标准。未来可能我们对行业的管理、监管,就以此为准入的基准线。 ”雷洋表示。
截至目前,我国从事服务认证工作的认证机构有93家,累计颁发有效证书7893张。累计备案的服务认证规则206项次。作为新型认证制度的服务认证,在助推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大有可为。 (马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