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加装电梯,维保成新烦恼
正文浏览次数:1290
近几年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各地渐成风气。然而,从一些先行小区的实践来看,加装电梯在让不少老年业主“重获自由”的同时,也让他们面临新的难题,首当其冲的即是电梯谁来管?维保工作怎么进行?(摘编自《广州日报》《新快报》)
业主自管难寻安全员
广东广州市盘福路的添濠北街社区,是较早探索加装电梯的老小区。70岁的郑仕培当年是牵头人之一,从2009年开始,他就和其他几位热心业主筹备加装电梯。经过几年的“拉锯战”,电梯终于建好了。
彼时,郑仕培就了解到,在一年的免费保修期过后,如果电梯使用人没有获得电梯合格使用证,维保企业将无法续签合同进行维修保养,而该证要求电梯必须配备持证的安全管理员。“难的不是考证,是找不到考证的人。”郑仕培说,时间充裕的人,年龄超过规定;年龄符合条件的人,又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或者以“难担大任”百般推托。当时,很多业主包括他自己就已超过了60岁,不具备考证的条件。一番苦寻之后,有幸找到一位57岁的业主,体检后却被通知“不合格”。
眼看2014年的保修期要到了,由于电梯的铭牌上写着自己的名字,郑仕培又着急又无奈。他只好请求维保企业暂时继续维保,自己接着去解决安全员的问题。此后,他和六榕街社区的安全员软磨硬泡,请对方来“挂职”,又向安监局求助,经过一番协调,才让电梯终于又能合格使用了。
一晃眼,这台电梯已使用快5年了,虽然没啥大故障,但郑仕培始终放不下心。尽管有个安全员“挂名”,实际上,电梯的日常管理都是郑仕培亲力亲为。“一些小问题,电梯公司总说没空,又没物业,就只能我来管。”每年和维保企业签订合同、每月维保两次在场、张贴告示通知等,如今都由他一人负责。“我现在70岁了,在我走不动的时候,谁来管?”他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出台合适的电梯托管方式,让他们这些业主自管小区的电梯纳入统一管理。
物业“托管”也得有资质
电梯安全员难寻,部分原有物业管理的住宅楼则将加装电梯的维保托管给物业具体实施。2017年,广州荔湾区彩虹街的荔华楼在100%业主同意的基础上,4栋楼全部加装电梯。筹备小组领头人梁伟元介绍,原本荔华楼有物业公司,但是他们没有管理电梯的资质。于是他向居委会求助,寻找有管理资质的物业公司,最终物色到了旁边一栋大楼的物管。
梁伟元找到这家物业公司,得知物业费需缴3.2元/平方米/月,这比原物业公司收取的0.7元/平方米/月高出不少。几经交涉,梁伟元提出把荔华楼门口的停车空地交予对方管理,双方最终协定物业费为1.8元/平方米/月。
从0.7元一下子提到1.8元,当时大部分业主都表示不接受。有些居民提出自己管理,但是谁来管、怎么管,谁也没有拿出个可行的方案。梁伟元仔仔细细地给街坊们算了一笔账:荔华楼为9层楼高的单体楼,面积数不大,仅为6000多平方米,算下来交的物业费每月为1万多元,同时物管配备的两位电梯安全员工资在2500元至3000元,再加上4台电梯每月共需交1800元的电梯维保费,另外物业公司承诺年底负责清理化粪池。算下来,居民自管的成本也不小,最终,业主才同意聘用该物业管理公司。
应探索搭建第三方平台
实际上,不管是业主自行管理,还是委托物业管理,加装电梯的维保事项也面临选择原厂电梯公司续保还是另行签约其他维保企业,是选择“半包”维保还是“全包”维保,因为各有优劣,电梯使用人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颇多。“居民自管可能会节省一些成本,但是管理效果很难讲,业主之间还可能因为电梯管理产生矛盾和纠纷。管得好不好,还要看业主们的自觉性。”梁伟元说,他个人还是倾向于引入物业公司来对加装电梯的维保事项进行系统管理。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表示,还有几种方式值得探讨,“除了物业公司管理模式,还可以考虑选用电梯公司安装的同时由其提供附加服务,并配备安全管理员;此外,也可引入电梯IC卡,通过刷卡管理计时计费系统,谁使用谁付费、多使用多负担,使电梯的电费、维护费、维修费等都能通过技术层面管理,合理分摊”。
谭国戬建议,从目前而言,可以加强对物业公司的培训和管理资质的审查,同时也要注重物业管理和实际小区的匹配度,包括物业管理的进出机制、更换流程等。“老旧小区要充分考虑这些条件也不太现实,所以需要街道来进行指导。譬如由街道代表、楼宇代表,甚至引入一些第三方的专业机构来做一个客观的评判,包括准入条件、资质、服务等,由街道作指导来选聘一个专业的物业公司,这样更有利于电梯安全和小区的后续维护。”他还提出,物业公司或可针对电梯管理安全这一块儿来推出专项管理服务,这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也是一种延伸。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杨延晖说,目前广州部分区政府在推广旧楼加装电梯工作中已意识到后期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新型的管理模式。例如番禺区提出“电梯事务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搭建电梯议事平台,解决电梯事务纠纷;越秀区也提出,试点推广“电梯托管管家”,统一公布电梯托管服务内容、价格、服务响应事项,实现专业化管理。这些模式都值得尝试、推广。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