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政策配套决定未来走向
正文浏览次数:576
点击手机下单,护士就能上门服务。近期,“网约护士”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西安、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引发社会多方关注:服务收费几何?是否安全?这种服务是不是医疗资源整合的必然趋势?
“网约护士”上门服务
从去年底开始,十余个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手机APP陆续上线。患者进行注册和身份认证后,选择所需服务,上传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及病例证明,即可等待护士接单,预约时间,开展上门服务。
家住福州市郊的李老伯,上个月花199元请了两名护士上门为他完成日常造口护理。整个过程约1小时,跟在医院的护理标准一样,还省去了往返医院和排队的时间。“对我们这样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李老伯说。
登录“医护到家”APP可以看到,包括输液、打针、静脉采血等服务,已有1万次以上的购买记录。APP上,注册护士主要来自各大公立医院。在济南,已有约300名护士在“医护到家”注册;在福州,“健护宝”平台已注册护士500多名。
价格稍贵总体合算
“网约护士”的服务价格怎么定?目前各大平台尚无相对统一的定价标准。一般收费标准包含护理服务费、交通费两项。以“医护到家”为例,上门打针、拆线等服务费为139元一次,护士陪诊服务费为198到208元一次不等。“健护宝”的服务费中,护士的交通费为100元左右,护理费根据服务类型,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尽管网上有人认为“网约护士”护理费用高昂,但一些患者表示,护士上门省去了自己去医院的时间和交通费,总体是合算的。
专家建议纳入卫生部门监管
不少平台投资者和医疗界人士则认为,“网约护士”满足了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的配套和行为规范,将决定产业的未来走向。
有专家认为,应逐步、谨慎放开护士多点执业,将“网约护士”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目前“网约护士”平台尚无统一的服务规范标准,为规避医疗纠纷的风险,有些护士上门服务时会用录音机或者手机全程录音、录像。有关部门应尽快介入,规范相关行为,避免一哄而上、管理滞后。未来,“网约护士”的发展需要分层级、分类别管理。(摘编自《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