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人民日报》报道,广州率先尝试“长者饭堂”,扎扎实实地推进以“大配餐”为重点的社区养老服务。截至今年4月,952个“长者饭堂”已遍及基层社区,惠及150余万老人。老人不用买菜、不用做饭、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午餐。老人吃得放心,子女家人忙起事业来自然也更加安心。
《新快报》:社区养老模式兼具了居家养老和民营养老院的优点,老人们虽然还是居住在家中,却能得到助餐配餐、上门探访、家庭医生、志愿服务等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创新的产物,“长者饭堂”为社区养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长者饭堂”不仅解决了老人们“吃饭难”的问题,还让他们实现了与朋辈群体的交流和对社会的融入。“长者饭堂”彰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养老服务更靠谱;不仅让老人们“吃得更好”,也让他们“心里更暖”。
中国网:要想让“长者饭堂”避免昙花一现、保持长盛不衰,需要通过很多具体、细微的制度设计,在政府、社区和老人之间搭建基本合理的责任共担机制。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众筹”,各方都在愿意支付且支付得起的范畴内取得共识,达到帮助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的目的,而企业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能做到盈亏平衡。
《羊城晚报》:作为一项公共福利,加之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长者饭堂”注定不能是以营利为目的纯商业行为。一旦公益特征消失,“长者饭堂”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要保证其公益性,政府的财政投入必不可少,且须纳入常规化的公共财政预算。可以说,未来的“长者饭堂”应该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标配,作为政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长者饭堂”完全靠政府投入亦不现实,因此,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以共享理念拓展老人配餐服务。